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小脚趾甲分瓣是什么民族

小脚趾甲分瓣是什么民族

摘抄我的右脚的小脚趾甲是两半的,左脚似乎也是,但很不明显,也许不是.关于小脚趾甲两半的说法很多,让我迷惑不解.有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说这是匈奴人的特征,可是在<<最后的匈奴一书中又说区分汉人和匈奴人的方法是,汉人的脚趾甲是两半的,匈奴人的脚趾甲是整个的.两个说法完全相反.最初知道我是匈奴人的后代后,很兴奋.不是为匈奴人而荣,而是为自己与众不同沾沾自喜.后来在网上搜了资料,才知道有这个特征的人很多,不禁有些失落.我现在不太相信这是匈奴人特征的说法,只是觉的他们不大可能有这么多的后裔,而且还顽强的保持着这个特征.最近在读<<全球通史,在介绍欧洲的古典文明章节,有不少匈奴的内容.这些匈奴正是从中国的西北部一路西迁过去的.在汉朝文景之治后的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下了对匈奴开战的决心.卫青,霍去病直击大漠,双星闪耀,打的匈奴找不着北,只能在阴山脚下放声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到西域副校尉陈汤私自调发西域各国军队,越过帕米尔高原,于中亚斩郅支单于首级传送长安,取得西汉与匈奴百多年战争的胜利.正如陈汤在给皇帝的奏疏中所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从此大汉威名扬播天下.剩下的匈奴逃到中亚,又和各游牧部落一团混战,今天这个败了向西逃,明天那个败了向西逃,于是欧洲的噩梦开始了.匈奴人在公元372年渡过伏尔加河,击败了日尔曼族的东哥特人,又逼使西哥特人败入罗马帝国寻求避难,后者于410年洗劫了罗马城.匈奴人在匈牙利平原建立王国,并以此为基地四处袭击罗马帝国东西部各省.公元452年,匈奴人在首领阿提拉的率领下,突然出现在未设防的罗马城门前,蹊跷的是竟然被罗马教皇利奥一世罗里八唆的侃晕了,估计这是一个类似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似的人物,最终匈奴人没有攻城而是掉头北上.更蹊跷的是,一年后的一个早晨人们发现阿提拉死于动脉破裂,身边还躺着一位一天前刚和他结婚的日尔曼公主.哦,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啊,都是由女人这样写就的.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在他死后分崩离析,匈奴人从此在欧洲的历史中消失.但匈奴人给了罗马帝国最后一击,导致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在亚洲,匈奴的一部分--南匈奴最终归顺了大汉王朝,可能最终被同化了.汉武帝从来没有想到,他的一个决定扰乱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类的进程.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几大古典文明中,只有西方的古典文明在游牧民族的持续入侵中永久的淹灭了,它不象南中国和南印度,免遭侵略,或者拜占廷和波斯,击退了入侵者.而正是这一独特性,让西方在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新的文明,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不过按照<<史记的记载,匈奴人认为自己也是华夏的一只.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小脚趾甲两半的特征究竟来自于匈奴还是汉人就不冲突了.重新回到脚趾甲两半的传说,关于这个故事,流传最广的是大槐树版本,发生在山西洪洞县,就是苏三起解的那个地方.洪洞古大槐树,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西面二三百米处是汾河。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朝时,洪洞县有一座广济寺院,寺院宏大,殿字巍峨,自唐宋以来,便建有驿站.常住驿官,处理四方往来的公差事务。在广济寺山门左侧有一轮闷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阳关古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的老鹳在古树上构巢垒窝,年长日久,特别是到了冬季树叶凋零之时,老鹳窝在古树上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初移民时,官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并发给“凭照川资”。当移民起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回首之时,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梦绕魂牵的家乡的标志,几百年来传来传去,有的甚至把老鹳窝误传为村庄了。据说明初大槐树移民时人们谁都不愿离开自己的家,这时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往古大槐树下,晋北人来了,晋南、晋东南的人也来了。第三天,古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厂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一个官员大声宣布道:“大明皇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这道命令把人们惊呆了,不久人们醒悟过来,受骗了!人们哭喊叫骂,但一切都无悄激济于事。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给凭照,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脚小趾甲都是复形,据说就是砍了一刀启桐袜的缘故。明朝的洪洞移民确有其事.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中原、两淮百姓十亡七八。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山西百姓向这些地方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因此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汉族人中流传甚广,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相传,轩辕黄帝是洪洞县公孙堡人。到了商朝时候,洪洞一带居住着两种人。一种是黄帝子孙,散居各地,耕稼为生;一种是跟随夏启治水有功的羌人,居住在现在的明姜一带(好象现在还有明姜镇)。那时候明姜地方是一片草原,羌人们游牧为生,也向黄帝子孙学习耕稼。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羌人子孙蔓延;耕牧发达,安居乐业。一年,殷王带领人马从河南过来,到这块地方狞猎,其实是对羌人进行抢掠。有一天,殷王路遇一羌女,见姓生得美貌出众,便指令人马把她掳走。那知这羌女,性格刚强,破口大骂,执意不从。这殷王残暴无道,那里容得,他勃然大怒,举剑朝羌女劈头砍来,那羌女眼明体灵;胆大从容,急忙躲过。这个殷王一剑落空,岂肯干休。复又举剑恶狠狠地朝羌女的腹部刺来。这时只听劈叭一声巨响,羌女身上闪出道道红光,把殷王及随从们惊得目瞪口呆。只见那羌女倒卧地上。从刺破的肚子里,跳出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说来也奇,这两个孩子刚刚跳出母体就坐在地上,一手握着一脚,嚎啕大哭。殷王迷惑不解,命随从掰开手看时,只见他们的脚小指上流着鲜血。顷刻血化,脚小趾上显出了伤痕。殷王一见,感到这是不祥之兆,大喝一声:“何处投来的妖孽!”举起剑来,要把两个孩子腰剁三截。这时,正巧,文王的好友散宜生赶到、抓住殷王的剑说:“大王息怒,暂将他们留下,由我收养,看个竟。如系妖孽,再处置不迟。”殷王依允了他,带着随从,策马而去。散宜生搭救了两个孩子,见他们的母亲已死,无人哺育,又怕再遭殷王毒手,便带回家里,收养起来。这两个孩子的确生得不几,十来岁时就聪明过人,智勇双全。这时,有两个贼人要陷害他们,将割去舌头的羊赶进他家,诬他们为盗。兄妹俩奋起力争,打走了赋人。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姓氏,这件事后,人们便叫他们为“羊舌氏”。武王伐纣时,兄妹一起投奔姜尚魔下,屡建战功。武王灭纣后,他们回到家里同黄帝子孙通了婚。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从此,他们的后代脚小趾指甲,便都成了复形。看到一篇文章说:华夏民族有两个明显种族特征,一个是“小脚趾指甲分成两瓣”,一个是“铲形门齿”.没有这两个特征的人血统就不纯.我不但小脚趾指甲是两瓣的,而且长了两颗典型的铲型大门牙,极为难看,一直很自卑.看来以后可以不再笑不露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