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阿拉伯语:كتابة مسمارية(haṭṭ mismari,意思是“钉头文字”)英语:cuneiform(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所以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楔形文字。文字雏形产生之时,多为图像符号,在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是楔形文字的早期阶段只被少量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文字使用量增加,公元前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现今的拉丁文而后失传,19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中东古史的学科亚述学。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关联的语系。
想要了解更多“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诞生的文字之一)”的信息,请点击: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诞生的文字之一)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