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什么是石勒

石勒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㔨勒或匐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319年-333年在位)。

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帅。他自幼壮健雄武,行贩于洛阳,为人力耕,曾被西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永安年间,与流民帅汲桑等聚众起兵。后投刘渊为大将,转战河北,屡败晋军,驰骋江汉,连战皆捷。在宁平城追歼晋军十余万,消灭自洛阳东逃诸王,实力大增。又建“君子营”,与汉族士人合作,尊奉张宾为谋主,并依其“先定河北,后争雄天下”的意见,移军北上,占领襄国,消灭王弥、幽州王浚、并州刘琨、冀州邵续、辽西段匹磾,控制并、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积蓄力量,阻止东晋祖逖北伐。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继而向河南发展,占据司、豫、徐、兖等州,与东晋以淮水为界。太和元年底(329年初)与前赵军决战于洛阳城西,俘获前赵皇帝刘曜,灭前赵。随后秦陇氐羌各族亦纷纷归附,使后赵基本统一中国北半部。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称帝。

石勒虽不识字,但常听人读史,熟谙古今得失,善纳众议。他在位期间,制定律令,建立比较完善的行政机构;颁布户税制度,注意劝课农桑;重视教育,加强选官制度的建设,使后赵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逝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

想要了解更多“石勒”的信息,请点击:石勒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