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经商意思是:因不满于现状,转而改行经商。
这里的“下”字有屈就的意思,下海的许多人员原本是政府机关人员,他们放弃有保障的就业体系而从事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这也说明一种勇气。人们对商人从事的行业有“商场”、“商海”之称,故大知而下海这个说法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下海”一词的历史追溯
90年代,指国营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辞职或留职停薪,从事商业经营、投资办厂的活动。现泛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商。
“下海”一词源于一出戏曲《洛阳桥》,是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上海舞台上演出的。说的是清朝有个姓蔡的状元要为家乡建一座洛阳桥,在建桥过程中当桥墩突然打不下去时。
听到老百姓的“滚卜消海龙王不同意,所以卡壳”的议论后,就贴出一则布告:“兹为我乡建造弊橘‘洛阳桥’……今拟委派一位能下得海去的人与龙王面洽架桥事宜。”
两个衙役在酒馆里找到一个名叫“夏德海”的醉汉,谎称找到了“下得海”的人。几天后,夏德海被带到海边,灌醉后扔到了大海里。后来,人们就把稀里糊涂地或冒险地去干某种事概称为“下海”。后来,又有了引申,变成流行的“下海”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