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如何分辨庙宇阴庙

如何分辨庙宇阴庙

阳庙与阴庙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分别的:一、看庙里供奉的主神:(1)阳庙庙里供奉的主神如果有正式神格的话,就是阳庙。像是天公庙、妈祖庙、玄天上帝庙、保生大帝庙等、大部分的王爷庙等。民间信仰里,正式神格的观念分几种,一种是玉皇大帝赐封的神格、一种是人间的皇帝赐封的神格,还有就是道教典籍里有记载的神仙。道教典籍里记载的神仙,有三清﹝玉清元始大天尊、上清灵宝大天尊、太清道德大歼御天尊﹞、三界公﹝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等。玉皇大帝赐封,民间传说人往生后,要是生前行善有功于人民、或是死后灵魂有嘉惠百姓的功绩,玉皇大帝会赐予官职,台湾很多的王爷庙都是属此类。另外,要是庙宇的庙匾是「玉敕 XX宫」这种格式,「玉敕」两字便代表这间庙的主神是由玉皇大帝敕封,并承玉旨在当地建庙。人间皇帝赐封,很多由来已久的神明都经由人间的皇帝赐予封号过,像是康熙皇帝赐封妈祖为「天后」,保生大帝也是。(2)阴庙庙里供奉的主神没有正式的神格的话,就是阴庙。像是万应公庙、一般人家的祖祠、或是一些山精水怪的小祠堂等都算是阴庙。传统上民间会有习惯,将无主孤魂聚集起来集中奉祀,通称为万应公、有应妈(指女性)、万善爷、水流公/妈﹝注 1﹞等。庙宇的名称格式为万应祠、万应堂、万善同归、万善同......等等。这一类的庙宇有个特征,在庙宇里通常会悬挂「有求必应」﹝注 2﹞的红布。祖祠里因为供奉的是祖先的灵魂,大部分没有经过皇帝、玉帝的正式册封,所塌改辩以也算阴庙。而某些地方如果有山精水怪或动物灵、恶鬼在地方上作怪的话,为了安抚它们,有时也会为它们建立小祠堂让它们享受人间香火,不再骚扰地方。这一类的庙宇通常规模不大,并且神明的名称会以「某某将军、某某元帅」来称呼。大部分也会悬挂有「有求必应」的红布条。注 1:水流公、水流妈是指在海里、水里遇难淹死的无主孤魂。注 2:「有求必应」的红布条乍看之下颇为吸引信徒,但由于悬挂「有求必应」布条的庙宇,大多数都是没有正式神格的阴庙,只有极少数为土地公庙、或是树王公等。在不确定供奉神明神格是阳是阴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向他们祈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否则不能保证实现愿望后,神明要求信徒以什么代价作为回报。二、看建筑(1)阳庙阳庙的建筑在传统上通常会有天井,并且把屋顶挑高。让阳光照进整个寺庙空间,营造出光明庄严的感觉。又因为传统上认为奇数是阳数,所以确实遵照传统建筑法则的庙宇,它们的台阶数、窗棂数目都是奇数。(2)阴庙阴庙的建筑在传统上则通常不会有天井,特别将庙宇的屋檐做得比较低,让阳光不容易照进庙宇,营造出阴森的感觉。且传统上认为偶数是阴数,所以确实遵照传统建筑法则的庙宇,它们的台阶数、窗棂数目都是偶数。三、较不易归类的庙宇以上一、二两点仅仅是分辨阳庙阴庙的一般性通则,但尚有部分庙宇不容易用以上原则归类,所以说明如下:(1)掌管阴间事务的正神一般掌管阴间事务的神明,虽然有正式的神格,像是城隍、阎罗、地藏王菩萨等神明,因为他们所掌管的事务性质,所以庙宇的建筑形式非常的像阴庙。但这一类庙宇因为主神有正式神格,所以还是归类在阳庙里面。(2)义民庙早期清领时期的台湾因为移民社会的关系,常常有类似泉漳械斗的事件。又因为「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乱」的朱一贵之乱、林爽文之乱之类的事件,造成很大数量的牺牲,因此许多地方皆有万应公庙。但其中有一类像是客家地区的义民庙,因为供奉的是帮助朝廷平乱、或是保乡卫里而牺牲的义勇军,所以当地居民们视之为地方守护神,或享有朝廷封赏。这一类的义民庙虽是阴庙,但是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跟阳庙是差不多的。且建筑规格也跟阳庙类似。(3)对地方有功、有灵验事迹的阴神像是茄冬有名的树王公、北部的十八王公等,虽然没有正式的神格,但因为有很多灵验的事迹,对地方对信徒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角色渐渐转化成信徒心目中的守护神。(4)经过汉化的平埔族信仰台湾的平埔族因为汉化颇深,所以他们原本信仰的对象阿立祖(又称阿立姆,因平埔族为母系社会) 等等,有的早已转化为汉化的神明形象,像是「姥祖」、「潘将军」、「潘姑娘」等...。这些神明虽然在传统民间信仰的观团缺念里,没有正式的神格,但这类庙宇也应该视为阳庙。给您提供的资料只能是这么多了,至于怎么请挂件,还得您自己决定供您参考 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