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家气功,其内容与操作要点都是“三调”的配合应用,直至融一。三调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且来源不一。
《内经》之前,各家已有许多形体运动、呼吸锻炼、心理调整的方法,但缺少归类与理论阐述。
《素问·上古天真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之论,是对三调的首次系统归纳,其中的“呼吸”、“守神”指的是调息、调心的方法,“肌肉若一”是对调身要求与结果的描述;其后,借用佛家《童蒙止观》“调五和”中的“调息、调身、调心”之名,规范了气功三要素的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气功“三调”之名尽管源于佛家,但它与佛教中的“三调”在内容与要求上不完全相同。
三调的具体内容可谓数不胜数,仅调身就有静功中的姿势和动功中的动作之别,姿势又可分为坐式、立式、卧式、跪式等;动作的“类别”就更多了。
调息既有长呼与长吸之别,又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之异、腹式呼吸又可分为顺式和逆式两种,此外还有发音呼吸、胎息等多种形式。
调心除放松外,还有意守、存想等,意守又有守内景与守外景的不同;守内景还可分为守人体的某一穴位或部位、守病灶等,守外景也可根据意守对象的不同分成许多具体的操作。
将上述难以计数的三调方法按需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功功法;综合功法的来源、作用、特点等,可以把众多的功法划分为五大流派——吐纳派、静定派、存想派、周天派和导引派。
吐纳派注重调息
注重调息,强调呼吸锻炼的形式和方法,调身与调心均围绕调息展开,其理论基础是古人所说的“吸新吐故以练脏”,即通过调整呼吸来实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根据呼与吸不同的阴阳属性和补泻作用,该派功法又可分为长呼短吸的吐气派和长吸短呼的纳气派。前者以祛邪为主,临床用于实证;后者以补益见长,临床用于虚证。
如呼吸配合发音,则名发音呼吸派,其呼气时配合发音的有六字诀,吸气时发音的如陈家门气功中的山根(两目内眦间)纳气法。
静定派注重意念
静定派是以集中思想、凝心静坐为特点的静功功法,注重意念的应用。
其理论依据是《内经》之所谓“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即认为“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害”。
由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即所谓“神”),具有易动难静的特点,养神宜清静内守,故该派功法主要用于养神,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调节情绪。典型的静定派功法如儒家的坐忘、心斋,佛家的六妙法门、壁观,现代气功中的内养功等。
存想派通过“想象”集中思想
存想派通过“想象”来集中思想,并因此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起到如成语“望梅止渴”样的作用。
操作时有按五行应对五脏、五色的,如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介绍的“存念心气赤、肝气清、肺气白、脾气黄、肾气黑”;也有想象体内之气流向的,如《逍遥子导引诀》之“存想真气自尾闾升夹脊,透泥丸”,现代气功真气运行法的某几个阶段也应用了这种方法,其目的是借助存想来推动内气的运行。
周天派内气沿任督运行
周天派的特点是在思想内敛的基础上,意气相随,内气沿任督脉等经络运行,其法主要源于道家。
按“内气运行”范围的不同,周天派又分为小周天和大周天,前者内气运行的感觉仅限于任督二脉,后者则再加上其他经络。
周天派的兴盛与“金丹”养生的失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金丹”是由铅汞类重金属冶炼而成的,服食“金丹”的结果与养生的初衷正好相反。
当人们认识到其危害后,便转而设想将体内的精气神作为“原料”(气功术语称之为“药物”),并借助意念与呼吸之力作为冶炼的“火候”,以人体的丹田为冶炼的“炉子”(气功术语称之为“鼎炉”或“炉鼎”),经过一定顺序的锻炼,得到功能养生保健的“丹药”,为了与原先的“金丹”相区别,特将此称为“内丹”,而将原来的“丹药”称为“外丹”。
由此,周天功也称为内丹功,周天派也被同时称为内丹派,也即通周天是手段结内丹是目的。
该派功法的习练非常繁琐,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仅第一步“筑基”就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故有“百日筑基”之说。故传统的周天功,目前除散在于民间和为数不多的道观外,在一般地方几乎看不到。
有鉴于此,一些气功专家对周天功进行“改良”,提出了具有通周天特征的简易功法,真气运行法就是其代表。它把周天功中的基础功法——筑基功,细分为5步,对每一步又具体到了方法、时间、反应、效果四个方面,便于习练者掌握、应用。
导引派 以调身为主
导引派(动功派)是以调身为主,调息从之的一大类功法。“导引”一词在气功中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各种气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样,“古人所说的道(导)引,即今人所说的气功”;后者仅指气功中的动功,正如王冰所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
由于气功的动作很多,故导引派也可分为多个类别,如以华佗五禽戏为代表的仿生类、以保健功为代表的按摩类、以易筋经为代表的武术类、以郭林新气功为代表的行走类、以八段锦为代表的体操类……这种以运动形体为特色的功法,对颈肩腰腿痛类疾病有较好的康复作用,且无副作用之虑。国家体育总局近年陆续推出健身气功功法,也多以导引派功法为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