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迷当中一直有“甲类集团军”、“乙类集团军”的传说,还有人煞有其事地给所谓“甲类集团军”排名单,比如“第1、13、20、27、38、39、54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甚至这种说法还堂而皇之上了某些电视节目,比如上海纪实频道的一期《中国王牌军》纪录片中,主持人就一本正经地称“38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 实际上,所谓“甲类/乙类集团军”完全是没有依据的误传,解放军的集团军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从未分过甲乙编制。 不但没有所谓的甲乙编制,甚至作为基本战役军团的集团军都没有固定的编制表,只有根据任务需要的编成,下辖的战术军团、部队可以调入调出。固定编制表都没有,哪来的甲乙编制? 至于有的集团军如38集
如果部队按甲乙来区分的话,我想知道战略预备队与快反部队的区别!一个军同时兼快反又是战略预备队(别说没有这种部队,我当年服役的部队就是),他算甲乙还是丙!所以部队按甲乙来区分完全是扯淡……
一,野战部队(甲类)。即一线作战部队,统称野战军。通常作为战略部队使用,一般以集团军群为战区作战单位,通常用于某一方向或地区。集团军是在集团军群的编制内,受其指挥。任务是在其防区内进行战役作战。一个集团军通常为十二至二十万兵力。由于现代战争的新模式,人力战争逐渐演化为智能战争,集团军的规模大大缩小,大约十万人以内。不过,武器装备更先进,消耗的弹药成倍增长,后勤保障也更加有力。一线部队特点是:装备精良,武器先进,齐装满员。训练有素,文化素质和作战素质高,单兵作战能力强。 二,现役常规部队(乙类)。统称二线作战部队。编制同上。无论在武器装备上,训练补给上,还是作战能力方面,都低于一线部队。它的作战
我军习惯用甲、乙、丙来描述部队,比如甲种师、乙种师。这种分类俗成定约,但是并不会直接描述出来。我军一般不会用第106步兵师(甲)或者第106步兵师(甲种)这样的方式来描述部队,但事实上我军确实有这样的认知习惯。 一般来说甲种部队的标志是齐装满员,武器装备是同类部队中最好的,有时还会配属额外的编制。 乙种部队:齐装满员,但是武器性能不如甲种部队或者强度低于甲种部队。
实际上,所谓“甲类/乙类集团军”完全是没有依据的误传, 解放军的集团军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从未分过甲乙编制。至于有的集团军如38集团军新装备多、机械化程度高,有的集团军还在用老装备,这是80-90年代集团军建设过程中有所侧重,有先有后的结果,而不是存在甲乙两种编制的结果。当时为了追赶式发展,确定了七个机械化重点建设集团军,为38、39、1、16、21、20、42集团军,后来集团军数量从24个裁减到18个,这次军改又裁减为13个集团军,加上新装备新武器换装全面推进,当初这个机械化重点建设集团军已经基本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