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无锡人我比较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提问者很有可能不是苏州无锡一带的人,对苏州话和无锡话分辨不清。其实苏州和无锡毗邻,两市中心仅相隔40公里,坐高铁只需12分钟,苏州话和无锡话同属吴语太湖片,区别并不大。从方言学上进行细分的话,苏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话则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向毗陵小片的过渡方言带,无锡话和苏州话虽然在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听起来差别比较明显,但实际上苏锡两地的人互相用各自方言交流,没有丝毫的障碍。
无锡话和苏州话在外地人听来的区别主要是在语调上。苏州话的语调听上去显得相对软糯一些,无锡话则稍显刚硬一点。另外从方言学上说,苏州话有七个声调,无锡话有8个声调。但如果在歌曲里作为唱词,苏州话和无锡话的语调和声调上的差别就被抹平了,只剩下个别字在语音上的差别了。因为苏州话和无锡话大多数字的声母基本相同,韵母大多相同或相近,如果是演唱同一首歌曲的话,即便是苏州人和无锡人都很难分辨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至于外地人尤其是非吴语区的人士,则有可能完全听不出其中的差别。另外,由于苏州评弹在全国的知名度很大,很多外地人即便听到用无锡话演唱的歌曲也很有可能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
当你了解了以上有关苏州和无锡方言的背景知识,那么我接下来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歌曲《无锡景》除了普通话版本以外,只有无锡话一种方言版本,从来就没有苏州话版本。之所以部分外地人误以为《无锡景》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就是因为无锡话和苏州话唱起来差别极其细微,非两地人士很难分辨。部分版本的演唱者,演唱时更是借用了部分苏州评弹的演唱与发音技巧,导致《无锡景》被部分外地人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在QQ音乐上,我搜到一首名为《无锡景(苏州方言版)》的歌曲,仔细一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是著名苏州籍歌手程桂兰演唱的一个版本。我反复研听其演唱,发现程桂兰是用比较标准的无锡话演唱的。作为一个苏州人,程桂兰演唱无锡话版本并不难,可很多听众,特别是北方听众,却因为程桂兰是苏州人就想当然以为这是苏州话版本,枉费了程桂兰在艺术上所下的一番功夫和苦心。
再来说说歌曲《太湖美》。这首歌曲并非民歌,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任红举和龙飞二人的创作歌曲。1978年,任红举和龙飞二人先后到位于无锡胡埭和吴县光福的部队采风,这两个部队都在太湖边,面对浩瀚无垠、风景秀丽的太湖,两人汲取江南小调的元素,创作了《太湖美》这首歌曲。首唱李惠兰采用的是普通话版本,歌词和今天我们听到也有所不同,共分三段,带有当时比较明显的时代烙印。让《太湖美》真正一炮打响的则是后来的程桂兰版本。1980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唱演员程桂兰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民族唱法汇演,其参赛曲目就是《太湖美》。为了凸显歌曲的地域风格,再加上程桂兰老家是苏州,程便采用了苏州方言,借鉴了部分苏州评弹的发音,其演唱的两段歌词的方言版《太湖美》赢得满堂彩。其后很多歌手都翻唱过这首歌曲,大部分是普通话版本,少数是苏州话版本,但有些苏州话版本的演唱者并不是苏州人或者吴语区人士,其苏州话发音听上去多少有点别扭。
2002年11月,《太湖美》这首歌曲的版权被无锡市以24万元巨款买断。2003年1月16日,无锡市正式宣布将其确定为无锡市的市歌,任红举、龙飞和程桂兰被授予“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程桂兰首次用普通话演唱了《太湖美》。其后,无锡市歌舞团的石丽娟也演唱过一个无锡话的版本,不过影响并不大。现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搜到的歌曲《太湖美》版本以普通话和苏州话为主。
估计提问者不是苏州无锡本地人,傻傻的分不清无锡话和苏州话。《无锡景》从来就是用无锡话唱的,完全没有苏州话版本。《太湖美》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李慧兰首唱,不久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演员程桂兰用苏州方言唱了《太湖美》,并逐步影响大过了原唱李慧兰。无锡市把《太湖美》定为无锡市歌后,又邀请程桂兰来唱,因为她不会无锡话,所以依然还是用苏州话唱,现在广泛传唱的《太湖美》就是这个版本。
无锡和苏州两地方言同属吴语方言区,长三角地区和江南名城,探讨两首歌曲正好了解民歌传承和城市文化,并不是为了地域隔离。
1 先说江南吴地名曲《无锡景》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倷诸公听,诸公要听静呀静静心呀……”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人们就会知道,这是无锡景,当年这首时调小曲可是唱遍无锡江南,甚至中国更广大的地区,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无锡景的曲调,源自北方传入南方的一首时调,名叫《侉侉调》。流传到江南以后,填上反映江南不同地区风土人情内容的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无锡景。
小小无锡城呀,从前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子辛亥年起革命呀,新造那一座末光呀光复门。
光复大光明呀,造起电灯厂,四处八路造得能蹊跷呀,日里末暗来夜里格亮呀,勿论那男女末才呀才好行。
2 无锡景调流传广填词多, 如金陵十三钗电影秦淮曲
无锡景从内容讲当然是吟唱无锡景致和风情,但传唱地域空间不止无锡和江南地区。一种无锡景曲调作为母调的小曲,优美柔和,带有鲜明的江南无吴地特色。这些小曲的曲词内容也不仅仅是无锡风情,后面会标注无锡景调。比如《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中十三钗演唱《秦淮景》载歌载舞,其实曲子就来自无锡景调编配而成。曲词影浑然一体,让人引发无限共鸣。
3 无锡景调盛行江南 苏州方言唱不奇怪
总结下,无锡景调来源于北方,盛行江南和更广大地区,改变填词也不少,所以苏州方言唱并不奇怪,人们更欣赏的是那曲调和江南文化相融的艺术魅力,并不局限某一个具体的地域。
4 再说苏州人创作的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
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
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据《太湖美》的词作者任红举回忆说,他是在和老搭裆龙飞赶写一曲评弹,特地到吴县体验生活时创作的作品,这首歌的首唱是李惠兰,后来程桂兰用苏州方言唱《太湖美》一举成名。也就是说,太湖美就是在苏州写的,一开始也是苏州人唱的。
5 无锡重视太湖景 买断版权做市歌
既然是苏州人写苏州人唱,为什么会成为无锡市歌呢,因为城市之歌要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历史文化,所以选择必须慎重。
而无锡对太湖进去的开发可谓由来已久,在古代萧梁时期,鼋头渚就有了广福庵,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郭沫若曾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民国时期,也有很多名人来过太湖鼋头渚。来无锡不来太湖似乎说不过去。
无锡对太湖景区和文化开发一直很重视,2002年用重金买下太湖美的版权,定为无锡市市歌,并授予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为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
太湖美自此就成为无锡的市歌,流传开来。
6 太湖美苏州人唱,苏州市歌是无锡人唱
有意思的是太湖美 苏州人创作演唱,而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是无锡人演唱。
从城市品牌看,太湖美对传播无锡太湖文化影响很大的城市精神有重要意义。苏州好风光,则更多讲述园林和水乡对城市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色。
写在后面
无论是传承无锡景母调,苏州方言演唱的无锡景,或者是苏州人创作,今天是无锡市歌的太湖美,其实都传承着吴地文化的余味,原本无锡和苏州都属于吴文化地区,交通便捷,如今又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共通交流也很正常。
关于无锡景和太湖美的深入探讨让我们了解了无锡景曲调的传承和创新,又让我们知道了太湖美的创造和城市文化地理,何乐而不为?
了解不同地域特色并不是为了互相隔离,反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地域文化更远,有利传承发扬和创新。您觉得呢?#泛文化写作营# #此刻无锡# #文史知识局# #我要上头条#
本回答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只有外地人才会把苏州话无锡话分得很清,无锡苏州本土人用方言交流根本没有障碍,苏州无锡本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居
《无锡景》是用无锡话唱的,不是苏州话。《太湖美》七十年代末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李慧兰首唱,不久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演员程桂兰用苏州方言唱了《太湖美》,并逐步影响大过了原唱李慧兰。无锡市把《太湖美》定为无锡市歌后,请程桂兰来唱,当然就用苏州话了,程桂兰也不会讲无锡话呀!
歌曲《太湖美》是词作者任红举在苏州吴县采风时完成的,龙飞谱的曲,首唱程桂兰用苏州话演唱一炮打红,本来就是一首苏州歌曲。2002年的时候,无锡市花了24万买断了该歌曲的版权,把此曲列为无锡市市歌。将其占为己有。所以用苏州话演唱很正常。无锡是吴国发源地(梅里)和兴盛地(阖闾城),苏州是后续地,一脉相承。无锡市歌用苏州话演绎更具有吴文化的韵味。
争什么?有什么好争的!无锡是吴语区的老祖宗,泰伯是在周朝从陕西到无锡梅里的,才有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带到了江南蛮荒之地,使得江南发展起来!什么苏州话、无锡话、常州话都属于吴语,吴语也是与陕西话有着很大的缘源!
太湖美是在苏州太湖边渔村创作的,本来是为苏州太湖写的,被无锡抢去了。
太湖美的创作地是在苏州光福,由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唱红的,后来无锡市买断了版权,定为无锡市歌。有意思的,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是由无锡歌手朱虹唱的。
上世纪无锡锡剧团骨干常州乡下人居多,省锡剧团无锡人倒是不少,这些人尽是民国时期草台班子,锡剧清未叫滩簧,民国时期叫常锡文戏,除了苏南地区外,苏北南通地区也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