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是毒蛇从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一般储存在毒腺的腺腔中。当毒蛇咬物时,在有关肌群的收缩挤压下,蛇毒经过导管由毒牙注入猎物的体内,使猎物中毒死亡,并在吞食后帮助消化。所以,蛇毒不仅是毒蛇用于消化食物的一种消化液,也是防卫天敌的一种化学武器。蛇毒含有复杂的毒性蛋白毒素,其成分是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还含有多种重要的酶类。这些毒素和酶类有很强毒性或药理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新鲜的蛇毒为粘稠液体,微酸性或中性,含水量为50%-70%,比重在1.030-1.080之间。在常温下易变性腐败丧失其毒性。经过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处理的蛇毒可于室温下保存20年-30年,但毒性强度和一些酶和活性会不同程度降低。蛇毒的特点是成分复杂,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占干重的90%-95%。一般蛇毒含有20余种蛋白质,主要为酶类和毒素。此外,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其中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或与生物活性有一定关系一、神经毒素①其化学本质:种类多,至少有50种以上,均是多肽。安肽链的长短分为短链和长链二类。神经毒素分为两类,即突触前神经毒素和突触后神经毒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在临床上表现为因肌肉麻痹引起的呼吸衰竭和惊厥。有些神经毒素还可以影响神经干和神经节中神经-神经之间的传导,有些还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因此说蛇毒神经毒素的作用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存在于海蛇科和眼睛蛇科蛇毒中。如眼睛蛇、银环蛇、金环蛇。②中毒时表现:神经系统的损害症状,麻痹神经,以周围神经损害为突出,导致骨骼肌运动麻痹乃至外周呼吸麻痹。产生的神经度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动物产生松驰性的肌肉麻痹,接着是呼吸困难,最后经过窒息性惊厥死亡。通过人工呼吸可以延迟动物的死亡,有些甚至因此而得救。二、血液毒素出血性毒蛇所含的毒素主要有Phsopholipase A2、Fibrinogenase(如龟壳花)、抗凝血醣蛋白、促凝血醣蛋白(如百步蛇、青竹丝)等。此等毒素可造成咬伤处肿胀、淤血、塌咐裤疼痛;严重时并可导致凝血不全、全身性出血等症状。高浓度的出血性毒蛇毒素也有可能导致促进凝血之作用。 蛋白水解酶:是蛇类本身的消化酶,它能破坏组织,损害血管壁,引起出血、组织坏死,释放组织胺与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压剧烈下降。 磷脂酶A2:存在于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蛇毒中,其毒性作用为:间接溶血作用;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缓动素等,干扰心血管系统;促成产生溶血卵磷脂而损及神经系统;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内脏出血及皮肤出血。 三磷酸腺苷酶:主要影响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储备及能量的供应。 透明质酸酶:能溶解结蹄组织中的粘多糖而使组织的粘滞度减少,促使毒液在体内的扩散而加重病情。 凝血酶样酶:蝮科的大部分毒蛇和蝰科的沙蝰等蛇毒中含有此酶,它可直接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在体外凝团简固。 血循毒素:包括心脏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促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蝰蛇、尖吻蝮、烙铁头、竹叶青等含有此类毒素。中毒时表现为血液和循环系统的损害症状,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出血休克、DIC等。如五步简饥蛇毒、白唇树奎、短尾蝮蛇、圆斑奎蛇、草原奎蛇、金矛头蝮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