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CC(Small Device C Compiler)是一个优化的 ANSI - C交叉编译器,目标CPU为基于Intel 8051, Maxim 80DS390, Zilog Z80 和Motorola 68HC08 的单片机。
SDCC同时带有一个源代码级调试工具SDCDB,歼物使用的是Daniel's s51 仿真器当前版本。SDCC是由Sandeep Dutta 所写的,并依据GPL license 发改改碧行。
sdcc的特点:
1、SDCC的sdas和sdld 是基于ASXXXX的交叉编译工具和链接工具,他们都是免费开源的软件,依据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 发布。
2、有针对特定MCU的编程语言扩展,可以高效的使用基本的硬件资源。
3、有大量的标准优化,如全局字表达式削减,循环优化(无任何操作的循环优化,归纳变量循环优化,逆循环优化), 常量合并的传播,复制传播,死代码删除, 'switch'语句的转移表优化。
4、针对特定MCU的优化,包括全局寄存器分配算法。
5、特定MCU后端适应能力,能够很好的适配其他的8位的MCU。
扩展资料:
交叉编译出现和流行是和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发展同步的。常用的计算机软件,都需要通过编译的方式,把使用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代码(比如C代码)编译(compile)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比如,在Windows平台上,可使用Visual C++开发环境,编写程序并编译成可执行程序。这种方式下,我们使用PC平台上的Windows工具开发针对Windows本身的可执行程序,这种编译过程称为native compilation,中文可理解为本机编译。
然而,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时,运行程序的目标平台通常具有有限的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比如常见的 ARM 平台,其一般的静态存储空间大概是16到32MB,而CPU的主频大概在100MHz到500MHz之间。
这种情况下,在ARM平台上进行本机编译就不太可能了,这是因为一般的编译工具链(compilation tool chain)需要很大的存储核举空间,并需要很强的CPU运算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叉编译工具就应运而生了。通过交叉编译工具,我们就可以在CPU能力很强、存储空间足够的主机平台上(比如PC上)编译出针对其他平台的可执行程序。
要进行交叉编译,要在主机平台上安装对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cross compilation tool chain),然后用这个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我们的源代码,最终生成可在目标平台上运行的代码。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