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癔症

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系由于显示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症状)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症状)两大类症状,而这些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太原市中心医院精神科王永龙 癔症女性常见,男性少见。多数学者认为文化落后地区发病率较高。 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较好。

一、病因 遗传提示癔症患者有遗传倾向; 心理社会因素一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是癔症的主要病因。

急性的、能导致强烈的精神紧张、恐惧和尴尬难堪的应激事件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而成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等则是成年后发生分离或转换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闭塞、迷信观念重的地区发病率高,甚至可能出现癔症流行;

而具有情感反应强烈、易于接受暗示、表情夸张做作、喜欢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操心多、管事多、喜欢在人们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追求完美、怕丢面子的人格特征,看待家庭及外界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处处认为不随心愿,在受到挫折、出现心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

二、临床表现 多在精神因素的促发下急性起病,并迅速发展到严重阶段。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胸憋、气紧、咽喉梗阻感、无食欲不想吃饭等,归纳起来可分为下述三类。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相符合,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意识障碍癔症患者的意识障碍包括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

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又称意识改变状态,主要指意识范围的狭窄,以朦胧状态或昏睡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癔症性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癔症性神游;自我意识障碍又称癔症性身份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也较常见。

用老百姓的话说,生气后就气死过去了,但是病人心理是清楚的,谁在他旁边,谁在救他都明白,只是说不出话来或者胳膊和腿不听使唤不能动而已。

2、情感爆发是癔症发作的常见表现,患者表现为在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时哭时笑、捶胸顿足、呼天撞地、吵闹不安,有的自伤、伤人、毁物,有明显的发泄情绪的特征。

发作时间长的话,可表现得更明显,内容更丰富。历时数十分钟,可自行缓解,多伴有选择性遗忘。

3、癔症性痴呆为假性痴呆的一种。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回答或表现为明显的幼稚行为时称童样痴呆。

4、癔症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或选择性遗忘,其遗忘往往能达到回避的目的。表现为遗忘了某阶段的经历或某一性质的事件,而那一段事情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

5、癔症性精神病为癔症性精神障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通常在有意识朦胧或漫游症的背景下出现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或片断的幻觉妄想以及人格解体症状,发作时间较上述各种类型长,缓解后无遗留症状。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又称转换性障碍,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1、运动障碍较常见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

其中痉挛发作与癫痫大发作十分相似,但无口舌咬伤、跌伤及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也较长,抽动幅度大,多发生于有人在场时。

局部肌肉抽动和肌阵挛与癫痫局部发作或舞蹈症十分相似,两者区别主要靠脑电与临床观察。癔症性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无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但病程持久者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部分患者可出现言语运动障碍,表现为失音、缄症性失聪等。

2、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局部或全身的感觉缺失,缺失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感觉异常(如咽部梗阻感、异物感,又称癔症球;头部紧箍感,心因性疼痛等)、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性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多发生在共同生活、经历或观念基本相似的人群中。起初为一人发病,周围目睹者受到感应,在暗示和自我暗示下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短时内爆发流行。这种发作一般历时短暂,女性较多见。

四、治疗 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对初次发病者合理解释疾病的性质,说明症状与心因和个性特征的关系,配合适当的心理与药物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医源性暗示,如避免过多的反复检查、不恰当的提问。在检查过程中,避免多人围观和对病人的症状过分关注。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有重要地位。药物治疗主要是适当服用抗焦虑、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一方面可以强化心理治疗效果;

另外,通过药物消除伴发的焦虑、抑郁和躯体不适症状,从而减少癔症患者自我暗示的基础。 催眠疗法在催眠状态下,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行为治疗多采用系统脱敏法循序渐进、逐步强化地对患者进行训练,适用于对暗示治疗无效、有肢体或言语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例。

其他心理治疗可采用解释心理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或家属正确评价精神刺激因素,充分了解疾病的性质,帮助其克服个性缺陷,加强自我锻炼,促进心身健康。 物理治疗针灸或电兴奋治疗对癔症性瘫痪、耳聋、失明、失声或肢体抽动等功能障碍,都有良好效果,可以选用。

癔症患者主要在于调整自我心态,不要看什么都不顺,不要处处觉得家人在于自己作对,都不依自己,不要管事太多,不要过分的操心,不要过分的争强好胜,不要过分的追求完美,心态平衡了就不会自己找不愉快,就不会自己压抑自己,就不会产生要爆发的情感,就不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