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近日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各界广泛的关注,并对该患者的情况以及裂谷热病的防治都很关注。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你对裂谷热病了解多少?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
患者汤某,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北京时间)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
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23日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治疗中。
专家研判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小。
疫情发生后,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已按照裂谷热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院感控制、防蚊灭蚊、环境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裂谷热,也称立夫特谷热,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致牲畜死亡和流产,人感染后症状多较轻,少数症状严重。
提醒:前往非洲东部和南部应采取防蚊措施,不食未煮熟肉、奶等。
人感染病毒2-6天后,突然出现流感样疾病表现,发热、头痛、肌肉痛、背痛,一些病人可发展为颈硬、畏光和呕吐,在早期,这类病人可能被误诊为脑膜炎。
持续4-7天,在针对感染的免疫反应IgM和IgG抗体可以检测到后,病毒血症消失。
人类染上裂谷热病毒后病死率通常较低,但每当洪水季节来临,在肯尼亚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则会有数百人死于该病。
全国现首例裂谷热病,看来我们真的不能掉以轻心,那么你对裂谷热病了解多少呢?
什么是裂谷热病?
裂谷热是一种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动物源性疾病(本来在动物间流行,但偶然情况下引起人类发病)。
裂谷热病毒分类上归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热病毒属,病毒主要经蚊叮咬或通过接触染疫动物传播给人,多发生于大雨季节。
病毒性出血热可导致动物和人的严重疾病,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因牲畜减少而导致的经济下降问题。
传染源:裂谷热主要在家畜(如绵羊、牛、骆驼和山羊等)中引起流行或暴发,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组织、体液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蚊虫传播,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均可传播,但以伊蚊为主。
3、因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偶有报道,尚未有人-人传播的报道。
人群易感性:人对裂谷热普遍易感,多为隐性感染,病后可产生持续免疫力。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儿童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养殖和屠宰人员、兽医等为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
防护措施主要为: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