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记者 邓万里/图
2020年底,郑州有两个博物馆将迎来阶段性进展。一个是郑州博物馆新馆,形如“黄龙聚宝,物博盛天”,彰显郑州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勃发的时代气息;另一个是商都遗址博物院,“土层”外墙古朴大气,透过玻璃幕墙,就能远眺百米外的商城遗址,实现古今对话,连接商都的过去和未来。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郑州的“前世今生”,将在这里不断放映……
【郑州博物馆新馆】
兼具古朴和现代气质,建筑规模居国内博物馆前列
历时四年多,郑州博物馆新馆就快正式开放了。
作为特大型博物馆,它的总建筑面积为14.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62米,建筑规模居国内博物馆前列。
郑州博物馆新馆位于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核心区,东临创文路,西临汇智路,南临博体路,北连四个中心带状景观轴。
远远望去,这个“大体格”建筑,造型大气磅礴,犹如一顶冕冠,静默而庄重地矗立着,成为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线。
新馆的南立面,以石材搭配宽百余米的玻璃幕墙,时尚大气;北立面的曲面结构形似宝盆,顶部由南而北以简洁的型材覆盖,宛如黄河之水倾斜而下。
远观博物馆,如“黄龙聚宝,物博盛天”,彰显郑州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勃发的时代气息。
进入馆内,饕餮纹元素贯穿始终,庄严、凝重而神秘。大厅内部以褐色为主色调,立柱上刻有简约的条纹,古朴和现代气质相互碰撞,大气风格尽显。
大厅内,还有一整面浮雕墙,上面刻着郑州的“国宝档案”,轩辕庙、郑韩故城、少林寺等文化符号囊括其中,一墙看尽中原的“前世今生”。
喜获“十佳地标打卡地”,未来这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
馆内划分为陈列展示、公共服务、文物库房、科技保护、数字信息与办公区等六大功能区,配套商业用房,满足参观者不同的需求。
工作人员透露,这是一个智慧化、现代化的博物馆,未来,这里有同声同传的报告厅,有时尚的咖啡厅,有高科技的4D影院,“可以说是个文化综合体,观众一天可能都逛不完。”
前不久,“郑州首届十佳地标打卡地”揭晓,郑州博物馆新馆赫然在榜。
2019年底,新馆局部开放,首秀即引进国内、外重磅展览,分别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和“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当时的参观盛况仍历历在目。
转眼又来到2020年底,新馆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到时候,郑州历史、文化专题等多个展览将精彩亮相。
未来,结合现代展示手段的运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将悉数展现给国内外观众,以高品质的软、硬件服务及设施,立足中原,辐射周边,充分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郑州的城市会客厅和区域文化中心。
【商都遗址博物院】
主题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在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路南,透过围挡,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真容”已经显露。
土色和褐色外墙,隐喻着考古土层的层叠变化,粗粝的石材既厚重又有肌理质感,象征着文物表面那些粗粝的外壳。
穿过“土层”,进入内部,别有洞天。巨大的玻璃幕墙铺展开来,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文物背后蕴含着的细腻的本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辉煌。
按照设计,站在馆内,透过玻璃幕墙,就能远眺百米外的商城遗址,实现古今对话,连接商都的过去和未来。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主体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程。
作为一个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它位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范围内,紧邻东、南城垣内侧,北至东大街,西至塔湾路,总面积为48554平方米。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总布展面积约5500平方米,包括序厅、4个基本陈列厅、专题展厅、临时展厅。
建成后,将成为一处以郑州商城遗址博物馆为主体、以纪念性景点和绿地为公共开放空间,集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和管理中心、出土文物集中保存和展示中心、学术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郑州商文化公众传播宣传中心为一体,并肩负有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存放等多功能的博物馆。
这里,将成为郑州市标志性建筑,成为郑州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文化新地标,新的城市客厅,展示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点,是郑州重要的文化名片,为郑州叫响“文化之都”和“国际商都”而贡献力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金槐已“预见”博物馆的出现
目前,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在布展阶段,而布展的文物,主要是郑州商城遗址历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
同时,也征集了许多专家的研究手稿资料,比如有一份描摹博物馆平面图的手稿,出自于安金槐之手。安金槐,是郑州商城遗址发现者、发掘者之一,作为第一代遗址考古人,他当时便提出建一个专题博物馆,并手绘了一份建筑平面图,而设想的建设区域恰好与现在的建设位置相契合。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先生设想的一个博物馆蓝图,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今天成为现实。”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主任马玉鹏感慨,这种跨越时空的不谋而合,令人感动,令人惊喜,似乎冥冥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帮助老先生实现了愿望。
以安金槐为代表的学者们,经过不懈努力,让郑州商城遗址逐渐获得更大关注。
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曾提出“郑州商城就是商汤的亳都”这一观点,赫然向“隞都说”发起了挑战。亳都,为商代早期的都邑;隞都,则为商代中期的都邑。
邹衡认为,郑州商城规模宏大,分内外双重城,仅宫殿面积就有6万平方米,而且遗物之丰富令人惊叹,颇具巨都风范。而仲丁和外壬二兄弟,他们在位时间不过短短25年而已,在这样紧迫的时间之中,又怎么可能建立起这样宏大的都城呢?
邹衡根据多方考证,特别是对郑州商城出土的“毫”字陶文的确认,促使他大胆地提出,郑州商城即商汤所居的“毫”地。根据种种理由,邹衡把郑州商城推断为商汤的亳都,将其从中商提到了早商。
直至现在,考古界对此仍有所争论,但这恰恰也说明,商城遗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商都文化历史碎片,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一个郑州人,如果说自己是城墙根儿底下长大的,那这个“城墙”,指的就是商代遗址城墙。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始建年代距今约3600年,是商王朝的开国之都。2016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式开工。
4年多时间里,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征地、拆迁,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市发展、民生改善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建设注定充满困难。好在,理解和支持的声音成为大多数,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在加速推进。
有种刻板印象,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发达但文化底蕴不足。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建设,为商都文化的历史碎片找到了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商都的“前世今生”将得到集中、系统地展示。
3600年前,郑州商都的生态环境、历史演进、市井百态、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是什么样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郑州城市框架在拉大,但不能没有思想和灵魂,要让郑州人记得住乡愁,要让郑州人有谈论文化的底气。”马玉鹏透露,在未来开放的展厅里,将设置一个“生生不息”的主题,讲述郑州3600年的城市变迁,讲述一个由火车唤醒的“千年王都”的故事。
商城遗址经过60多年的发掘,已经能描摹出郑州曾经的王都气象。马玉鹏期待着,随着持续的发掘,或许会发现甲骨,或许会发现王陵,或许会再一次惊艳世界,让郑州大放异彩。(首席编辑 华丽娟 编辑 吉倩倩 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