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们不该抵制塑料袋

为什么我们不该抵制塑料袋

“限塑令”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当你在大型超市的柜台结账时,收银员会对你说“袋子2角一个,您要吗?”,可你家门口菜市场里的小贩却从来不敢向你要塑料袋的钱。你对塑料袋造成了白色污染好像有些印象,但你的生活又处处依赖它的便捷。

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料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有人认为限塑令大有成效,同时“限塑令名存实亡”的说法也不绝于耳。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是让有同情心的普通人也对塑料袋痛恨了起来。

英国《卫报》上曾写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存的。”

但其实,今天人们对塑料袋的大多数认识,都是错误的。

塑料袋并非从出生起就被当作破坏环境的元凶,它也有过备受宠爱,广受赞誉的好时光。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在实验室中发明了塑料袋。塑料袋既轻便结实,又廉价易得,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它也理所当然地迅速风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在塑料袋被发明的一百年后,也就是2002年,英国《卫报》评选出了“人类史上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获此“殊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大量堆积的塑料袋无论焚烧还是填埋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塑料袋自此从科技之光沦为了环保灾难。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陆续对塑料袋采取限制性的政策,中国也是其中的积极分子。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通知》(俗称“限塑令”),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十年来,人们对“限塑令”效果的质疑从未间断。国内流行的“名存实亡”的说法尽管不够准确,却也不是空穴来风。2009年,复旦大学的课题组选取了上海市杨浦区的三个地段、居民结构有一定差异的小区,对它们进行调研来观察“限塑令”前后塑料袋消费变化的实际情况。

“限塑令”并不像传闻说的那样毫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限塑前,2008年3月初一周时间三个小区塑料袋丢弃总数为20832只;10月限塑后的数字为18878只,减少了10.35%。

但它的效果也的确微乎其微。它的效果主要局限于超市购物袋等正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前后减量的幅度达到了48.82%。对于占了消费结构中六成的无标识塑料袋,“限塑令”基本上没有起到约束作用。数据显示,非正规商品零售场所诸如农贸市场或小摊贩处的无标识塑料袋不仅没有减少,前后还增长了11.61%。

被认为“限塑令”执行效果最好的爱尔兰同样有限塑难的困扰。根据约翰·刘易斯零售公司董事长查理·梅菲尔德所言,在爱尔兰对塑料购物袋增加消费税后,虽然塑料袋的使用量下降了95%,但是卷帘袋的使用量上升了400%。

“限塑令”的失效并不令人意外。单从它能够影响的人群和场所来看,0.2-0.3元每个塑料袋的价格,对于少数经常吃土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却完全不足以撼动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农贸市场和小摊贩这里,很多情况下商家为了争取顾客连1角、2角的零头都得抹去,要求小摊贩主动对塑料袋收费显然不现实。

人们在生活中很难完全避免使用塑料袋,因为它太好用了。塑料袋材质轻薄、隔水性、透明性和韧性都很好,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包装、物品储存、垃圾等各种用途。它的替代品之一无纺布袋在大多数时间可以替代塑料购物袋,但它会让人们在购买生鲜制品时遇到卫生上的麻烦,没有人会愿意提着装着活鱼还淋着血水的布袋走回家。

占据九成的小型企业和灰色企业使塑料袋的更新换代难上加难。由于生产塑料的工艺简单、设备廉价,小型工厂占据了绝大部分塑料生产市场,而且它们分布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周边遍地开花。

如果“环保”二字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眼中分别是不便捷和不经济,“限塑令”沦为一纸空文的命运就很难被终结。

塑料袋不是动物的末日

“限塑令”虽然很失败,但这不妨碍人们继续唾弃塑料袋。反对塑料袋的理由中,最得人心的莫过于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存。

但这不符合事实。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德国的塑料袋仅占垃圾总量的3%。

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国外的科学文献确实证明了塑料摄取对海鸟的相关性影响,包括存活率和繁殖潜能。

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不具备消化能力的幼鸟最容易被塑料碎片伤害,它们在体重和脂肪指数这两项健康指标上出现了异常值。

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料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U.S. Marine Mammal Commission)的专家David Lasit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的采访时表示,根据他的研究,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类动物的伤害远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海洋哺乳类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收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就一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Cascadia Research Collective)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雅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剖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桨造成的伤口。

但是该组织发现,无论是这处伤口还是胃中的垃圾,都不是导致灰鲸死亡的原因。退一步来讲,伤害海洋动物健康的垃圾不特指塑料袋。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他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率。

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料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力。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一家专门收治受伤海龟的公益性组织——海龟救援和康复中心(Sea Turtle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发布的1996年-2012年长达十余年的救治统计中甚至没有任何海龟被塑料袋伤害的记录。

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其实是渔业而非塑料制品污染。海龟救援和康复中心的统计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该组织的记录中多次出现了海龟被渔网或钓鱼线缠绕受伤甚至致死的案例。

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塑料袋真没那么“坏”

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最应该被禁止使用的绝不是塑料袋。

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这份报告将塑料袋和纸袋从生产、使用到回收或变成垃圾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结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料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料袋的3.3倍。纸袋可能造成的大气酸化和空气质量恶化分别是塑料袋的1.9倍和1.3倍。纸袋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塑料袋的14倍之多。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中国并不是没有人在做塑料回收方面的工作,但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塑料盒这样的包装类塑料制品单体塑料含量低,不比塑料板材、塑料管这样的非包装类塑料制品回收起来赚钱。不赚钱的塑料袋注定被回收企业所放弃,于是塑料袋才飞散在大街小巷,最后被焚烧或者填埋这样的方式草草处理,不得善终。

限制塑料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环保主义者预期的那么大,环保运动更是如此。国外关于环保态度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没有强制法规政策的保障下,非强制性的环保运动并不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限塑令”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美好的意愿却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环保主义者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立场,而在于他们的智力。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限塑令”会失败;他们无法理解,塑料袋这种看起来如此丑陋、可恶、充满肮脏工业化气息的产品,是如何提高效率、节省资源的;他们更无法理解塑料袋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