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即承认土地私有,从而加剧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管仲(约公元前747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人(今安徽省颍上县),周穆王后代。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后世誉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于丞相任位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
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工商业繁荣发达,依靠国家垄断商业及经营(计划经济)而致富成为强国。
《左传》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管仲在长达40余年的丞相任期内,功成名就。其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唯一成功的典范。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遗产也仍有借鉴意义。
想要了解更多“管仲改革”的信息,请点击:管仲改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