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
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碰肆仿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虽然立冬是进入冬季的时气点,但人们从身体感受出发,将冬至视为隆冬季节的开始。但数九不是在界定最寒冷的时段,数九的着眼点在于数完九九,寒冷的天气结束,在于“寒尽春归”。
古代的御寒能力差,数九作为冬令时间的表达习俗,客观上是在纾解人们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
流传至今的数九歌谣
至今仍在流传的华北版本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雹信牛遍地走。这是九九歌谣当中,一种比较简洁也比较通行的版本。
而明代《五杂俎》中记载的北方版本的九九歌谣为: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同样是明代《五杂俎》,还记载了江南版本的九九歌谣: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笑纤,夜晚如鹭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