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客家门神画

客家门神画

年画,最早的名称叫“门画”。两宋时期称作“纸画”,明代叫“画帖”,清道光年间始称为“年画”。在梅县区,客家人将“年画”俗称为“门神画”。悠久厚重的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从中原传入梅县区流传已近千年,可谓历史悠久。“爆竹声中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春”。每年除夕贴年画,客家人“贴门神”,寄托着客家人祈望来年趋吉避凶的祈福愿望,是客家民俗文化中的节日文化载体。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历史源远流长,它始于宋,兴盛于明清,旧时人们盛行在门户上手工绘制门神,现今梅县区城乡仍保留春节贴门神的习俗。梅县区地处粤东北,南北朝置县历1400多年。趋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门神画”,是松源镇金星村南宋著名诗人蔡蒙吉故居的手绘门神画,也是全国著名的“门神”之一。此外,松源镇明代共王庙的“门神画”,其构图与蔡蒙吉故居的“门神画”一样,将整个大门板画满不留余地,所以,当地流传着“门神画到脚,照壁有麒麟”的俗语。

想要了解更多“客家门神画”的信息,请点击:客家门神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