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早年,谭一彤曾开始在湖南家庭学校,南方社会等工作。他主持了“向宝”,主张开放矿山,修复铁路,宣传改革,实施新政。
英勇就义: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了1898年的改革运动。改革失败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市场北京是英雄的,只有33岁。与此同时,受害者的受害者是林旭,杨申秀,刘光迪,杨锐,康光仁,这六个人也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主要作品:
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求学经历:
1877年,谭嗣同与刘才和刘才订阅。他在土岐县学习,系统地学习中国经典,并开始接触数学和格致等自然科学。后来,他去了兰州,在他父亲的办公室里读书。
1884年,谭嗣同离开家乡,前往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宴老观察风土做朋友。 。
1888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参与变法,谭嗣同致力于改革法,并主张中国必须坚强。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晌散升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最公开提出废除科举考试,振兴学校,开放矿藏,修复铁路,建立工厂和改变官方制度的改革派是最激进的。
早年,他在湖南实行新政策,并利用时间学校培养了大批改革者。后来,他参加了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吴圩改革的领导,在此期间,他协助光绪皇帝推进改革,整顿官制,消除行政失当。最后,他以“愿意用血涂抹政府”的决心,为改革牺牲,传播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新思想,批判旧文化和封建主义的旧观念。
2、思想体系
谭嗣同身处晚清新旧中西混杂的思想中,谭嗣同有很多师生交流,强调折衷主义。他的思想来源包括儒家经典,科学,佛教,朱子和西方研究。儒家经典主张儒家经典研究,而理学主张王阳明和陆九渊的心理学;佛教主张禅宗,华严宗,魏志宗;朱子学主张庄子,墨子,明末,王船山,黄宗羲的思想。
3、仁学之论
谭一彤于1897年在南京。他研究悠闲的家庭,冥想毛孔,佛陀的本质,慈善事业的一般原则,以及南海的目的,成为“仁”之书。 “仁”是一部将哲学,宗教和科学融为一体,独立的学术着作的学术着作,汇集了谭一彤短暂生命的学术研究成果。
4、哲学
《仁学》作为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在书中谭嗣同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5、佛学
谭嗣同对佛教思想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且还进行学佛的实践,谭嗣同将他的研究、实践成果纳入《仁学》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被誉为“佛学彗星”,一个是东掘肆晋时期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他只活了三十岁,但却留下一部佛学经典之作《肇论》,奠定其在佛教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另一位是晚清的谭嗣同,他活了三十三岁,但却赋佛学予现代的精神,如果说僧肇是“理论佛学”,那么谭嗣同却为现代人开拓了“应用佛学”的领域,将佛法精神贯注于现实社会,使大乘佛教走出深深锁居的围墙,重现其刚健雄猛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