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

在我看来,大学对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一所大学塑造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气质格局、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它从根本上定义了一个人的人生。」

概括说来,上大学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四个“识”:知识、见识、胆识和认识。

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

第一个“识”是知识。

这里所说的知识既不是你从知乎或者百度上搜索到的可以“涨知识”的内容,也不是你为了显示自己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而死记硬背下来的几百首古诗词,甚至不是你在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等课堂上和教材里学到的公式和定理。

“知识”是一个外来词,是Knowledge这个英文字的日语翻译,后来被借用于中文,成为人们普遍接受使用的词汇。

实际上,它在中文语汇里很难找到相对应的概念和意义,也很难被准确地理解(古汉语中的“知”和“识”的涵义和现代汉语中的“知识”基本无关)。

正如Fareed Zakaria所指出的,英语中的Knowledge一词有着深远而复杂的西方文化意蕴。

在古希腊传说中,普罗米修斯从奥林匹斯山上盗火给人类,触怒了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忍受无穷无尽的折磨——宙斯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使他日日承受被恶鹰啄食肝脏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所盗取的火就是知识的隐喻。在阿喀琉斯看到的传说中,普罗米修斯向人类介绍了高野艺术、写作、数学、天文、建筑和医学。

换句话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给人间带来了今天我们称之为“通识教育”的内容,从而使人类摆脱了愚昧和无知,尽管他和人类都为此付出了可怕的代价——宙斯为了惩罚人类,将潘多拉的盒子放在了人间。

真正的知识,是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它能擦亮你的眼睛,让你像神一样能够分辨清楚善和恶,看到你原先不曾看到的风景。但与此同时,知识本身也会潜在地带来危险和灾祸。这一点对于非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也许是最不可理解的地方,因为在其他文化中很难找到类似的传说。

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大学还将带给你第二个“识”:见宴念困识。

见识见识,就是远见卓识。圣人能看三步远,智者能看一步远,常人往往连脚下的路也看不清,处处摔跟头。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

首先在于深刻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直抓问题的核心,“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不被细枝末节的现象所迷惑。《史记》记载,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荐他的朋友蹇叔是真正有才能的人,理由是,他曾两次听从蹇叔的劝阻而得以逃脱险境,最后一次因为贪恋爵位利禄没听,结果就遭遇了亡国被擒的大难。蹇叔知人识势的洞察力可见一斑。

其次是判断力。凡事皆有自己的见解,绝不人云亦云。不以绝对是非、好坏的极端措辞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成为“杠精”,而是在一个充满偶然性的复杂世界里,尊重常识,敬畏规则,能够识别出谁在胡说八道。这样的判断力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能够在漂浮不定的世界里牢牢定住你的神。

第三是感知力。也就是嗅觉和直觉,能从青萍之末敏锐地感知即将席卷而至的狂风。

什么是见识?真正的见识是洞察力、判断力和感知力的完美结合。它是当刘邦进入咸阳后,萧何所干的第一件事——把秦朝的地图、书籍和档案资料统统收集起来;它是诸葛亮在隆中躬耕之际就清晰看到的日后天下三分的图景;它是王选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汉字激光照排研发目标;它是蔡崇信在见到马云第一面时就要求以500元人民币月薪成为合伙人的决断;它是任正非在华为决定制造手机的第一天就同时启动的“鸿蒙计划”……

之所以大学能带给你见识,首要的因素当然是人,是大学里的白发的先生和你周围的伙伴,他(她)们用他(她)们的见识和人生体验开启了你的见识,帮助你构建起一种更宽宏大量的人生观念。

其次,是大学教育带给你的反思能力。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你就会思考得越深入,你观察事物的角度就会与众不同,就越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东西。

第三,是大学带给你的平台和格局。越是身处好大学,你能够利用的资源就越充足,你的翅膀就会鼓起更强劲的风,使你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

光有知识和见识还不够,人还要有胆识。

它指的并不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胆大——那不过是无知和浅陋,而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勇晌念。

人之所以能具备这种大勇,是因为“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高远之志,一个人才能做到面对危险时毫不畏惧,“虽千万人,吾往矣!”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坚持到底;面对压力诱惑时“至大至刚”,“不惑,不忧,不惧”。

归根到底,一个人的勇气来源于信念,事无不可对人言,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事,自然没有丝毫犹豫和忧惧。

今天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胆识”教育,尤其是男生,少了一些男子汉的血性和阳刚之气。大学应当下更大的功夫,培养更多的大丈夫和伟丈夫,而不是娘娘腔的小鲜肉。

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上述知识、见识和胆识加在一起,形成最后一个“识”:认识。

首先是认识你自己,也就是你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创造体,来到这个世间的使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使命。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发现了而有的人没发现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世界之所以是新的,就是因为有新的人出现,从而形成了新的创造。其次是认识他人。人是社会性动物。只认识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识他人,和他人发生联系。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个“仁”,指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仁”字从二人。只有在和他人的联系之中,“仁”才能得以实现。实际上,这恰恰是现代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是认识世界。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我在世界中的位置是什么?世界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想清楚这些根本性的大问题,才能在我们脆弱而干涸的心中注入力量,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途中的种种困厄和艰难。

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