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思乡情切与思乡情浓的区别?

思乡情切与思乡情浓的区别?

因为乡土承载了每个人内心最温柔的记忆。柯灵在散文《乡土情结》中说:“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生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无论经历岁月的多少沉浮,无论要去往何方,身在何方,心底的乡土情结都永不褪色。在整个文学史中,乡土是所有时代的文学母题,“思乡”和“回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心底的乡土记忆也不尽相同,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引发的心灵史就有所不同,因此这类题材的诗歌作品是丰富的,所体现出的心灵史也是丰富的。那么古诗中的“思乡”和现代诗中的“回乡”,都引发了怎样的心灵史呢?与如此丰富的乡土诗产生共鸣后,又会在自己身上引发怎样的心灵史呢?一、古诗中的“思乡”,引发了怎样的心灵史?从古代文学作品来看,古诗中的“思乡”引发的心灵史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单纯地呈现出思乡情切,二是在复杂和沉重的情感中呈现出思乡之情。1.单纯地呈现出思乡情切诗人远在他乡,触景生情,或因特殊节日引发思乡之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并渴望回到故乡。诗仙李白在秋日的夜晚望月所感,写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连串动作,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生动形象中表现出了丰富的心理活动。诗人因月而生思乡之情,因思乡而沉迷在月光和月夜中。诗人的心灵史在平铺直叙的月夜思乡图中表现出来:睡梦初醒,恍惚迷离中误以为(“疑”)铺在床前的月光是白霜,在皎洁的月光、季节的寒冷(“霜”)中,望着夜空的明月,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凉油然而生,于是低下头思念着家乡的一切。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家乡的亲人给予了浓郁的温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母亲为远行的孟郊仔细地缝制出行的衣服,这是因为害怕儿子迟迟难以回家,深挚的母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心灵史在书写母爱中表现出来:常年漂泊在外,深感母子离别的苦痛,也深念母亲的慈爱,内心只有对母亲的爱、感激和尊敬。自古以来,远游的诗人都会通过歌颂伟大的母爱,来表达对母亲和家漏旅厅乡的思念。唐代诗人王维也写出了经典的思乡诗,比如《杂诗镇埋三首》其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的心灵史在问梅中体现出来:久居异返隐地,家乡的梅在诗人心里有着最温暖的记忆,也代表了家乡的所有回忆,碰到故乡来人,他急切地想知道梅枝的花儿是否已盛开?也即是想了解家乡的近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的心灵史在节日中体现了出来:在重阳节时想起了曾经和兄弟佩戴茱萸一起登高,如今独自身处异乡,无法在重现当时的情景,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怦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