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解读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解读

中国的哲学精神,大概已经有2000多年,但这个学科只有百年,应该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说起。

他对中国几千年来哲学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从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体会出来。

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明确的指出,“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哲学的崇高任务,是使人达到人的最高成就,成为圣人。哲学的最高价值,不在于使人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教人成为圣人的方法,在于“提高人的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以致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冯友兰生活在中日甲午战争,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代,那时候存在各种各样社会冲突,中国人的命运在哪里,加上日本侵略,也是冯友兰颠沛流离的十年,他的经历也造就了成熟的哲学理念。

古今之间,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断裂,绵延数千载而不断,冯友兰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再到魏晋的玄学,都在阐明哲学,没有更强调历史,言简意赅,但是有思想,有内容,中国的哲学精神,他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不像科学给你实际的经验,他提高的是人精神的境界,超乎现实的精神,获得高于价值的价值,是生命的学问。宗教和科学是矛盾的,哲学可以替代宗教,是人本身一个安身立命的东西,他的最高境界是圣人,达到人与宇宙的统一,佛教要出家,需要把社会的层面抛弃,中国哲学是达到一个平衡,我带着一颗不染世俗的心,从事世俗的事业,实用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儒道可以互补,达到最高平衡,哲学真的能解决我们很多疑惑。

他的哲学讲的是我们不仅仅是社会的公民,也是宇宙的公民,它是以道家出世的思想来成就儒家的积极入世,从事社会的事业,哲学是你超越了这个时代,也超越了这个社会,你又很内在这个社会,化于社会,中国哲学培养的是人,不是哲学家,不是思维的训练,其实是自我教育,对我们自己受用的,在世界中生活的更好。

儒家思想用柔和的社会制约,铸就的是时代精神,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一体,他的哲学要求他身体力行,他本人是实习哲学的工具,按照自己的哲学信念生活,他的事业就是继续不断把自己修养到无我的纯净境界,在认识上,永远在探索,在意愿上,永远在行动或者试图行动,不能分开的,他不只是提供人们理解的观念模式,他是内心中的信条体系。懂哲学,也要用哲学,提升境界,培养人格,走向我们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