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的意思是: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成语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出处: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出处翻译:孔子前往周国游说,在太庙前观看,右边石阶前立有一个金子铸造的人偶,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然后在他的背后刻上:古时候说话谨慎的人。
成语用法: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扩展资料:
三缄其口的近义词:
1、默默无言,汉语成语。拼音: mò mò wú yán,释义:默默:不出声。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至于他爷爷及方必开两个,到了此时,都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只有执壶斟酒,举箸让菜,并无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无言。
2、缄口不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出处:及容《饥饿荒原》二七:她只有缄口不言,把愤怒、把委屈、把由病引起的虚弱一古脑朝肚里吞。
参考资料来源:
三缄其口的意思是: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出处翻译:孔子前往周国游说,在太庙前观看,右边石阶前立有一个金子铸造的人偶,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然后在他的背后刻上:古时候说话谨慎的人。
成语用法: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成语正音:缄,不能读作“xián”。
成语辨形:缄,不能写作“钳”。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守口如瓶
成语拼音:shǒu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出处翻译:防范的意识就跟城防一样,严守秘密。
成语用法:守口如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成语例子: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
二、默不做声
成语拼音:mò bù zuò shēng
成语解释: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成语用法:默不做声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说话。
直译:他的口再三封闭。
意思:一个人长久地不开口说话。
三缄其口
释义: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示例: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解释:缄: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