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hegemony)是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
中文名
文化霸权
外文名
cultural hegemony,hegemony
又称
文化领导权、领导权
指出人物
雷蒙德·威廉斯
快速
导航
考证
形成
实质
核心观念
意义
批评
来源
文化霸权,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其希腊文和拉丁文分别是egemon和egemonia。雷蒙德·威廉斯在《关键词》(Keywords)中,从词源学角度考察了“文化霸权”这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威廉斯指出,文化霸权这个词最初来自希腊文,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者,到了十九世纪之后,它才被广泛用来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而到了葛兰西手里,这个词又有了新的含义,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但这种支配或统治关系并不局限于直接的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性的支配,包括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由此,领导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渗透进了大众的意识之中,被从属阶级或大众接受为“正常现实”或“常识”。
考证
根据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考证,文化领导权的概念是由普列汉诺夫在一八八三至一八八四年间作为推翻沙皇制度的策略的一部分而首次提出的,涉及到无产阶级在联合其他团体,如资产阶级、农民和想推翻沙皇的知识分子时所应有的文化领导权。后来列宁在《怎么办?》和《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使用了“文化领导权”这一概念,指出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领导社会各个阶级去争取推翻沙皇统治的胜利。强调对大众的宣传参与,也强调不放弃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列宁的这一认识对文化霸权概念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才真正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了出来,并形成了葛兰西最富影响的文化霸权理论。
形成
在《南方问题的一些情况》中,葛兰西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文化霸权”这一概念。后来在《狱中札记》和狱中所写的书信中,葛兰西更是明确把“统治”(压制)和“领导”区分开来,强调了文化霸权的这样一面:通过大众同意进行统治的方式。葛兰西指出,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葛兰西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分为“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或国家。市民社会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而政治社会或国家则是由军队、监狱等暴力机构构成。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这就是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霸权”。
谢谢ヽ(^0^)ノ,希望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