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导语:严重的旱灾会影响城乡供水、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那么,大家清楚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干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干旱灾害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西南地区、四川东部、华南地区等地区。

  中国最干旱的地方

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干旱比较严重。

西北干旱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全境和陕西秦岭以北、内蒙古西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多,中国的主要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西南地区的云南干旱严重,例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遭遇三年连旱,导致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今年初,降雨持续偏少,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库塘蓄水持续下降,各地旱情加剧。

甘肃地处青藏、蒙新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东南远离海洋,西北紧靠世界屋脊,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老天不作美,气候干燥,降雨量稀少,甘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7毫米,仅是全国平均降水量的四成多。这是甘肃缺水的客观因素。用水最多的是农业,这也使得甘肃农业最缺水,种庄稼没有水,农业发展受到制约。

  干旱

  干旱的主要灾害

干旱、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沙漠化规模大,影响长远,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挑战。所谓沙漠化,在中国指的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演变和人为的破坏,在原来不是沙漠或沙地的地方出现沙漠、沙地或类似沙漠、沙地景观的过程,在有些地方,表现为原来固定的沙丘活化,周围的草场出现流沙,植被破坏,灌溉农地出现水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产生沙漠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旱缺水是最基本的原因,沙漠化地区在第四纪时期一般为松散的湖相或河湖相沉积,物质疏松。它们为土地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区域的风力条件也是沙漠化的原因。某些地方,草场中猖獗的鼠类破坏植被,使土地蒸发加大,也是沙漠化的原因之一。人为的因素包括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例如陕北榆林、靖边一带的毛乌素沙地,在唐代以前,还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后来气候趋于干旱,宋以来流沙记载渐多,到了明初成化年间(15世纪70年代),中原王朝为阻止游牧民族南下掠夺,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移民驻军,大肆开垦,加剧了沙漠化。18世纪以来,清政府以“移民实边”的名义,移民垦种,终使长城以外宽达几十公里的地带草原破坏,形成流沙遍布的景象。

  干旱图片

风力吹蚀下的沙漠化过程有下列的地貌-植被景观特征:l)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即存在潜在沙漠化。2)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占地面积20—50%)。3)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活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0%以上,为严重沙漠化。

沙漠化治理的主要方式是生物措施。植物有很好的保水作用,因此,恢复草原植被是主要的治理方法。当然,为防风,乔木种植也是必要的。但造林大量耗水,所以树必须种在必需的地方。张翼认为,以防护为目的的林带,一般1—2行就足够了。如何恢复植被,习惯认为必须“退耕还牧”,然而过分的人口压力使退耕还牧极为困难。例如中国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8—13亩,按正常年份亩产50公斤计,每人可生产粮食400—650公斤,灾年也可以自给自足。如果退耕还牧,按中国的牧业水平,相当的土地仅能养活一只羊。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够,除非移民,但这又加重了其它地区的负担(不考虑城市化的人口转移)。除了严重的沙漠化地区,退耕还牧是不现实的,必须寻找新的生态平衡。在中国出现的草田轮作制和林网化建设的治理方式,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关推荐

干旱的危害有哪些 干旱危害是什么

干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划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怎么划分 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是如何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