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如何及时了解麻疹的症状并合理治疗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问题。
第一: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临床表现为: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
第二: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此临床表现为: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第三:出疹期: 皮疹: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 其他器官病变症状: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注意事项:隔离、休息、加强护理。在出疹期间既要保证患儿一定的营养(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又要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并应注意室内空气交换,但又不能让患儿直接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