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什么是“鞭毛虫”?

什么是“鞭毛虫”?

鞭毛虫

鞭毛总纲

鞭毛总纲(Mastigophora)为动物界的第1门,是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来自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原生动物分布广泛。自由生活的种类能分三否布在海洋、陆地(包括淡水360问答、盐水、土壤、冰、雪以及温泉中),甚至在空气中也有原生动物的包囊;至于寄生的种类,则几乎所有的多细胞动物都能被原生动物所寄生,植物也可成为原生动物的宿主;此外还有附生、共生、重寄生的类型.目前已描述的原生动物约6.8天米磁光督万种,其中一半是化石种类,现生种类中,营自由生活的占2/3,寄生生活的占1/3。

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一般不能脱离其他细胞而卫外奏独立生活,更不能象原生动物那样具有生命的一切功能。原生动物包括相当多样性的生物类群,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化到多细胞动物。例如海绵动物中就有与领鞭毛虫十分相似的鞭毛细胞;层随使那劳明群体的植物性鞭毛虫的团藻虫类开始有细胞间的功能分化——有专司营养和专司繁殖的个体,被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是腔肠动物的祖先。人们推测无肠目的涡虫可能起源于原始的多核纤毛虫,从而设想低等的烈思硫多细胞动物多发性地起源于原生动物的不同类群。

研究简史3

00多年前,A.van列文虎克用约放大270倍的透镜,第一个看到了很多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他把眼虫描述为“中间绿、两端白”的虫子,后人尊称他为原生动迫边慢久静钱尔农物学之父。1758年C.von顾林奈应用双名法命名了巨团藻虫,大巨变虫。G.A.戈尔德富斯1817年第一个用Prot标剧久磁确ozoa(原生动物纪学己主虽耐技体讨那)一词,但他把腔肠动物也包括进称呢短光苗岩映去。对原生动物下各士想省了正确定义的是C.T.E.von西博尔德(革担利端初论1845)。C.G.埃伦贝格1838年把观察的原生动物进行分类描述,提出初步的分类系统。20世纪初,从原生动物的经典分类研究逐步扩展到生理、营养、生态、遗传等领域。50年代起,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原生动物的研究方军岩制足径进入到亚显微结构的水平。近十余年来,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酶肉宗四水色细化学等方面的新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原生动物进行微观的研究。同时,通过应用计算机模型,也对原生动物的生态进行了群落级的宏观研究。

形态和功能

原生动物的形状变化很大。有原生质随意流动、形状不定的变形虫,有结构精巧、宛如雕刻着花纹的工艺品的放射虫和有孔虫。同一种类可因处于生活史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改变形状。个体大小一般在10微米~1毫米之间。最小的只有2微米(如寄生在红细胞中的巴倍虫,大的长达19厘米(如早新生代的钱币虫)。

细胞膜原生质体外面有一层细胞膜,使原生动物和外界环境隔开。任何物质渗入体内帮素刚或排出体外都必须通过这层细胞膜。植鞭毛纲中的衣滴虫等在细胞膜外还包有细胞壁,但在眼虫则为有弹性的表膜。正是由于这种表膜构造,使大多数原生动物既有比较稳定的形状,又能够行动自如。变形虫的表膜薄,有利盟史于伸出伪足。有些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什们化垂有硅质、钙质、纤维质的外壳,人们认为这些外壳的基质是在细胞内形成后再移到表膜外的。

细胞质一般可分为透明、致密的外质和液态、流动的内质。细胞质中含有各种颗粒(油滴、淀粉、副淀粉、色素等)和各种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器、溶酶体等)。高尔基器在鞭毛虫中很多,在纤毛虫中缺如或不发达。高尔基器与细胞合成产物的精制、加工和储存有关,如在合尾滴虫、鳞壳虫、放射虫等体表呈图案排列的鳞片,这些鳞片就是在高尔基器的泡囊内形成的,然后这些泡囊移到内质膜,鳞片再按一定的图案排列在体表面。电镜观察揭示大多数纤毛虫的线粒体的内膜向内突入,形成管状的嵴,但在一些鞭毛虫是片状或盘状嵴,在变形虫和簇虫是泡囊嵴。寄生在反刍动物胃中的厌氧纤毛虫的线粒体是没有嵴的囊,肠袋虫的线粒体则是有嵴与无嵴的混合体。许多植物性鞭毛虫和某些其他原生动物有呈红-紫色的色素颗粒,称为血色素,如雨红球虫、吉尼眼虫、红眼虫、赭虫。天蓝喇叭虫的外质含有1种喇叭色素,因而虫呈蓝色。

鞭毛虫是一类点状的原生质,带着一条或几条鞭毛,靠着鞭毛摆动,在淡水、海水和湿土壤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分布之广,可以想见。此外,还有一些钻入植物或动物体内,营寄生生活的。这些寄生鞭毛虫,损害鱼类及牲畜,间接有害人类。直接杀死人类者,也有几种,值得在此一提。

在我国和印度,常流行一种黑热病,是一种利什曼原虫造成的。利什曼原虫最初在白蛉子肠中寄生,可用鞭毛在宿主消化道中运动,但一经传到人的身体内,则钻进脾脏及血管巨细胞中寄生。在一个细胞内,可容纳十几个,体积最小,失去鞭毛,变成圆形小点,却可以剥夺人的营养,危害性很大,能引起贫血、脾脏膨大、发热等病症,甚至有性命的危险。在我国,此病只流行于黄淮平原。从前有几十万人得此疾病,现在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已基本消灭。在非洲有一种锥虫,由吸血蝇传布。如果在人体内寄生,鞭毛虫就在血中繁殖,分泌毒汁,麻醉大脑,使人处于昏迷状态,状如睡眠,故名睡眠病。但是这一觉睡去,就再也不会醒来,最终与世长别,因此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疾病。

有趣的是,鞭毛虫既是动物、又似植物,在分类地位上出现一个大难题。某些身负色素的个体,邻近植物界的鞭毛藻,便有人算做植物,称做黄藻、裸藻、甲藻,但动物学家则称为金黄滴虫、眼虫、腰鞭毛虫。事实上,它们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很难下一句断语。认为它们属于动物的,有四点理由:第一、能自发或自动活动;第二、有灵敏感觉:第三、身体各部分工明显,第四、有感觉器官(眼、触手等)。如果说,有眼点能活动,反应灵敏的,都叫动物,那么,能说动物是自立营养,能不依靠其他物质而生吗?换句话说,能行光合作用,变无机物为复杂的有机物吗?因此只能说,它们是属于临界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