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宗室,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奕訢自幼与咸丰帝奕詝一同成长,深受道光帝宠爱。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时废时起。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逃往承德,奕訢以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与之签订《北京条约》。次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授议政王,确立了两宫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体制。此后直至光绪十年(1884年),长期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大部分时间身处权力中心。后逐渐倦怠政事,终在“甲申易枢”中被罢黜。光绪二十年(1894年)再获起用,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善后。此后至去世前,一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但暮气已深,无甚作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訢逝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为“忠”,后世称“恭忠亲王”。有《萃锦吟》《乐道堂诗钞》等传世。
奕訢是洋务运动期间清廷中枢的首脑人物,因精通洋务,被称为“鬼子六”。他建议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西人称之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概述内图片来源:1860年北京谈判时的奕訢,菲利斯·比托摄)
想要了解更多“爱新觉罗·奕訢”的信息,请点击:爱新觉罗·奕訢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