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金刚经》里面的“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什么意思?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讲的应该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世间的一切有为的方法只不过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少纵即逝,纵然美妙、激烈,依然不留痕迹。这句话要告诉人们应该有为、怎样做的同时,内心却应该持无为、坦然的态度。

“一切”:就是全部的意思,存在和不存在,意识非意识的总和就是一切。

“有为法”: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与“无为法”相对。

如梦幻泡影:

“如”:与····一样,好像·····

“梦”:梦境、做梦。因人颠倒梦想,为梦所着。

“幻”:幻术,虚无。如空中花、水中月,不可得。

“泡”:水泡。波浪起,水泡灭又生。人心浮躁。

“影”:影子。万物因日月之光而有影,若无日月,则无影。

“梦幻泡影”皆是因缘所生,虚无不可得也。

如露亦如电:

“露”“电”亦是因缘所生,且不能长久,昙花一现。露水只在晨朝,午后则消。闪电只是一刻,一闪而过。

应作如是观:

应该作这样观,怎么观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里面的“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册辩“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仔姿银“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念宴──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

参考资料:金刚经-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