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处于活动期传染性较强,若处于稳定期,传染性比较弱。为了预防病原体广泛传播,应做好防护工作。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乙类传染病,感染后会出现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咳血、胸痛。如果正处于结核活动期,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大量存在且持续繁殖,经过痰抗酸杆菌检查可发现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因此传染能力强。但如果已经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不复制或复制量很少,此时进行痰抗酸杆菌检查可能难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传染性也比较弱,甚至有可能不传染。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若感染者咳嗽、大声说话、大笑等,呼出的飞沫中会携带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到空气后并不会马上失去活性,一旦被吸入会被感染,特别是婴幼儿、年老体弱的人群以及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还可通过消化道传播,但很少见。
出现肺结核后建议及时到感染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胸部X线、胸部CT等,确诊后在医生建议下服用抗结核药物,例如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胶囊、吡嗪酰胺片、硫酸链霉素片等治疗。
日常肺结核患者外出时要佩戴口罩、避免聚集,在吃饭时需要使用公筷等,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没有肺结核的人群日常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接种预防肺结核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