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养蛙已经凉了,请查收这一份“养牛攻略”

养蛙已经凉了,请查收这一份“养牛攻略”

前几日听到办公室的小姑娘在讨论牛仔裤多久洗一次才合理,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的时候,因为工作的繁忙,总是需要无限的精力去面对事业,逐渐地,休闲耐穿的牛仔裤成了我最常用的装扮之一。

直到几年后,牛仔裤在增长的人生阅历的雕琢下,有了自己的特点。于是,恍惚间发现自己早已成为了时尚圈一直称道的“养牛”一族。

这样的“入门”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但“养牛”却早已经是时尚圈中被公认的时尚态度之一了。

杨丞琳在上个月的牛仔裤代言活动中透露她习惯不洗牛仔裤,最长纪录是6年。

余文乐曾说自己有两百多条牛仔裤,而且从来不洗,甚至在参加综艺的时候也宣扬自己的养牛理念。

除了他们之外,陈冠希、罗志祥、潘玮柏等等潮流圈的积极分子也都是“养牛”专业户。

其实国人“养牛”更多是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木村拓哉。这位不老男神曾连续5年被牛仔裤业界选为“Best Jeans”。什么补丁牛仔裤、破洞牛仔裤都是他玩剩下的。

以木村拓哉为代表的这种牛仔裤文化,在日本叫阿美咔叽(ameikaji)。指的就是复古的美国工装风格,早期是作为美国工人的工作装所流行起来的,而当年劳苦工作导致的磨损、破洞、补丁等都成为了这一风格的代表。

而现在常说的“养牛”其实就是在这个风格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被命名的定义。

棉布形成牛仔蓝的燃料indigo(即靛蓝),由于是天然植物染料,需在空气中氧化,并多次浸染,才能使棉布呈色。而即便是多次浸染,却也难使棉纱芯部上色。

这样的工艺,就使得牛仔裤一旦磨损,便会露出布料中心的棉白色,形成独特的花纹。

而早期的工人,在劳作过程中对牛仔裤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这样的跌跌撞撞成就了现在的养牛文化。

这种文化已经在牛仔裤界达成了一种共识,前几年,Levi’s的CEO曾公开表示过他说自己身上牛仔裤“从穿的那一天起就,就没进过洗衣机。”

我虽然是在不经意间变成一个“养牛”者的,但是随着对这个流派的了解,渐渐的发现“养牛”有着别样的成就感。

首先,在成为“养牛者”之前,需对牛仔裤要足够熟悉。

一条经典的“原牛”是成为一个“养牛者”的大前提——就是没有经过水洗或者其它特殊加工的原色牛仔裤,一般是选择用古拙织布法以及天然 indigo 染色加工而成。

牛仔裤的磅数也是“养牛者”的关键学问,按照1安士红耳仔布中含棉花量的多少,从9磅到21磅不等,所养出来的“牛”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据一位熟识的“养牛专家”透露,14.5 磅是最适合养牛的。levis的501XX(美产)和513,优衣库的s001和s002,都可以做入门级的“原牛”。

雕琢“原牛”的过程也是有讲究的。下水脱浆的牛仔裤对后天的雕琢有着决定性作用。

把拉链和纽扣扣好,里外翻转,挤出气泡,使所有布料都能完全接触到40度左右的温水,以使脱浆均匀。浸泡1到2小时或过夜,直至水变蓝即可。

一般来说,在脱浆后自然穿着的状态下,穿着6-12个月穿出“养牛”的纹路后,即可二次清洗。

值得一提的是,完全不清洗牛仔裤是个别“养牛”族的极端行为,为了延长牛仔裤的穿着寿命,专业的“养牛”族都是多穿少洗的。很多玩家都是半年一洗或一年一洗。

李维斯论坛里曾经有一种说法:当你忘记养牛的时候,牛就养成了。

反正“养牛”就是越自然对待,养出来最好。一般来说,根据个人生活方式和体质的不同,牛仔裤的每一条纹理都是不可复制的:

“猫须”—— 位于大腿位置,由大腿内侧向外侧延伸出的自然褶皱。

“猫须蜂窝”—— 常见于膝盖后面,因为腿部弯曲摩擦而产生的色落效果。

“火车轨道”—— 位于牛仔裤前后片裤管缝合处。牛仔裤外侧会使用赤耳,赤耳有一定厚度,所以会形成长条凸起。随着穿着,会形成类似车轨的条状。

“龙卷风”—— 位于牛仔裤裤脚。针脚处的布料遇水收缩产生隆起,经摩擦和清洗产生色落。

“水波纹”—— 因牛仔裤过长堆积在脚踝和小腿处,形成的折叠型落色。

除此之外,“养牛专家”们还有制成了各种补丁和破洞来达到独一无二的效果。

虽然介绍了很多“养牛”的方法,但是“养牛”的意义更多的是对过去的记录,是一种追求生活乐趣的过程。

因为“养牛”本就形成于苦力劳工的日常劳作,所以撇开生活而去谈论技术性才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每一条色落和褶皱都是源于“养牛人”的故事和生活,用服饰记录时间的流逝,才会使这样的潮流文化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