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邮票,就是一件袖珍艺术品。还有人说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是国家的名片。集邮,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一项业余文化活动。搜集了一定数量的邮票之后,要按专题进行整理。专题可分体育、风景、历史事件、名人、文物、绘画等等。集邮,除了向邮票公司或集邮门市部买一部分新邮票外,还可以从亲朋好友的来信的信封上采集剪的时候不要把齿孔剪掉,剪下来的邮票应放在温水里浸泡十分钟,然后轻轻撕下来,用毛笔刷去背面的胶水、浆糊,再用清水漂洗。潮湿的邮票须夹在新闻纸订成的本子里阴干。当然一枚品相好的实寄封以不剪掉邮票将信封完整的收藏为妥。
邮票齿孔在集邮上的意义
一个国家发行邮票时使用的齿孔度数基本上是固定的。如美国邮票是按11度×101/2度的标准打孔的。中国邮票的齿孔以111/2度为多。外国集邮家很重视齿孔,因为有的国家同一图案齿孔不同。如二十世纪初,美国雕刻印刷局为了试验各种打孔办法,曾在同样纸张、同样图案上,打上不同孔距的齿孔。为了区分这类邮票,齿孔度数即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在鉴别珍贵邮票时,不仅要看齿孔度数,还要看齿孔是否完好。
邮票弄脏了,只要不是邮戳或墨水的污渍,可用“洗洁精”十滴加水十滴,调均,用干净毛笔蘸了涂在票面上,来回涂几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能新洁如故。有的邮票特别脏,怎么办呢?这时可用这种稀释液来浸洗一个小时,再取出漂洗。必须注意的是不要用肥皂或洗衣粉来代替"洗洁精",以免褪色,损坏邮票。当然浸洗后会把背胶洗掉,一般不提倡
齿孔,顾名思义就是“齿”和“孔”,两者形影不离。齿来源于孔,无齿也就无所谓孔。有了齿孔,邮票就无需用剪刀剪开出售了。邮票上的齿孔,常见为:圆孔齿、菱形孔、三角孔。
新中国邮票的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都编有志号 ,印在邮票图案下端的齿孔边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这套纪念邮票,分别印有:纪70·3-1(230)、纪70·3-2(231)、纪70·3-3(232)。“纪70”表示是第7七十套纪念邮票;“3-1”表示本套邮票共三枚,这是第一枚(余类推);“230”表示这枚邮票是纪念邮票总数的第二百三十枚。特种邮票与此相同,只是把“纪”字换成了“特”字。在邮票上编印志号,是新中国邮票区别于其它国家邮票的特点之一。有了志号,集邮者可以从票面得知,本套邮票是第几套,全套多少枚,顺序号是多少。有短缺者,一目了然。
邮票志号,在1967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曾中止使用。中止时,纪念邮票发行到“纪124”,特种邮票发行到“特75”。从1970年8月起,中国又采取了两种邮票混合编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区别邮票的种类,因此,在1973年10月废止,终止编号为“95”。从1974年1月起,又恢复了分别编印志号的方法。只是把“纪”字改成它的汉语拼音“Ji”的字头“J”;把“特”字改成它的汉语拼音“Te”的字头“T”。套数序号都是从“1”编起,与过去的志号不衔接。邮票的总顺序号,由于中断多年,已予废止。
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它的搜集者遍及全球。对集邮者特别要强调:“搜集──求知──欣赏”。欣赏邮票,首先得明白邮票的内容、意义,然后考虑它的选题是否得当?意义是否重大?这是鉴赏邮票价值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邮票优劣的鉴赏,还要看图象是否正确,有否差错。同时邮票欣赏还涉及到主图、边饰、文字的布局以及票幅的大小、齿孔的光毛,都要求新颖、鲜明、和谐、得当。此外,雕刻和印刷的精美与否也直接影响到邮票的质量。完美的邮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精良的刻印。印制雕刻的精美能获得集邮者的赞赏。
纪念邮票
为庆祝、纪念本国或国际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活动、重大事件,或其他值得庆祝、纪念的人或事而发行的邮票叫做纪念邮票。这种邮票,一般印有庆祝、纪念的主题文字、年代、徽志和相关的图案。票幅较大,构图、设计、色彩比较复杂,制版难度高、印制精美,印数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再版,成本比普通邮票高得多,发行量有一定的控制,在邮局限期出售。
邮票出现霉点是不容易完全去掉的。若是霉点不多或出现不久,可试用温水加些食盐和牛乳制成的溶液,将有霉点的邮票放入浸泡,并用干净的毛笔或棉花轻轻抹拭,有时可去掉一些。但浸洗后必须用清水漂洗一、二次,然后再用吸水纸压干,防止再受潮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