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棠:从“洪常青”到文化部副部长,民愤最大。
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人,都会对其中那位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洪常青的第一代扮演者,刘庆棠曾是当时许多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曾经高高在上的刘庆棠重重地跌下,受到了人民的审判。 24岁“高龄”才开始学习芭蕾舞的刘庆棠,终于取代了“中国第一只白天鹅”
1946年初,中共辽东省委创办了白山艺术学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校,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1948年2月,白山艺校又开始招生。辽宁盖县联合中学学生刘庆棠也来到考场。他当年16岁,初中还没毕业。在这之前,一心要考军政大学,但未满18岁,人家不收。这次报考白山艺术学校时,他就多了个心眼儿,虚报了两岁,称自己是18岁。面试时,考官对他的年龄产生了怀疑:“你十八啦?个儿咋这么矮?”刘庆棠编了个谎言:“家穷,吃不饱。”
当时,东北人民军每攻下一座城市,艺校都要组织扭秧歌庆祝。刘庆棠作为戏剧系的学员,参加了扭秧歌演出,开始了其舞蹈生涯。1951年,全国范围内选拔节目参加“柏林第三届如拆世界青年联欢会”。东北地区有两个民族舞蹈入选。一个是刘庆棠参与演出的《扇子舞》,一个是长春的《红绸舞》。《扇子舞》有7个演员。一个男演员在前边舞动纸扎的蝴蝶,后边的6名女演员做着各种扑蝶舞姿。这个男演员就是刘庆棠。
1951年8月,东北的两个节目都获得了“柏林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会”的金奖。联欢会闭幕后,主办方又组织到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奥地利巡回演出一年零三个月。其间,也安排他们去观看芭蕾舞。巡回演出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这批演员基本留在北京,准备组成中央歌舞团。1952年12月,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正式成立,1996年与原中国轻音乐团合并为中国歌舞团。
中央歌舞团成立后,刘庆棠成为该团的民族舞演员。当年,中央歌舞团曾聘请苏联芭蕾舞演员来教芭蕾。苏联老师根据水平,将男演员分成高中低三个班。刘庆棠属低级的第三班,连一个芭蕾术语也记不住。但是刘庆棠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比较好学。经过努力,一年半之后,他进入了属于高级的第一班。
1954年9月6日,北京舞蹈学校(1978年正式改称北京舞蹈学院)成立,著名舞蹈家戴爱莲任舞蹈学校校长。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厅里,陈列着世界4位杰出的女性舞者的肖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是戴液困爱莲的石雕头像。1956年,刚从南美洲演出归来的刘庆棠听说北京舞蹈学校开设了芭蕾舞专业,由著名芭蕾舞编导艺术家彼·安·古雪夫等5位苏联专家任教,已熟识并喜爱上芭蕾舞的刘庆棠也要求去学习。中央歌舞团的领导不同意,但刘庆棠的态度十分坚决,团领导无奈,最后还是放他去了。这样,刘庆棠在24岁“高龄”之时开始正式学习芭蕾舞。
1959年12月31日,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了实验芭蕾舞团,由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的白淑湘等22名演员和18名演奏员组成。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实验芭蕾舞团成立后,在古雪夫等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排演了芭蕾舞《天鹅湖》。在挑选男主角王子的演员时,其他几位候选人在托举女主角白淑湘时显得力量不够,唯有刘庆棠完成得较好,被选为王子的扮演者。
首演《天鹅湖》在中国芭蕾舞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它的首演成功,鲜花、掌声和荣誉也接踵而来。《天鹅湖》、《海侠》、《泪泉》等舞剧都是刘庆棠和白淑湘一起跳的。1961年,实验芭蕾舞团首次赴缅甸访问演出。这是中国的芭蕾舞团第一次在国外演出《天鹅湖》闹橡念和《海侠》。国外观众将此次演出誉为“亚洲人的骄傲”,认为中国芭蕾“已接近世界水平”。实事求是地说,和白淑湘一样,刘庆棠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代芭蕾演员,为开拓、发展我国的芭蕾艺术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大家的眼中,刘庆棠和白淑湘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但是随着白淑湘名气日益加大,刘庆棠心中颇不是滋味。在排演中,刘庆棠也付出了汗水和艰辛,但是人们把目光却大多集中在白淑湘身上。一些内行已毫不客气地指出过:“刘庆棠的气质不像个王子,倒像个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