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彪悍小白 新版华硕 MeMO Pad 7评测报告

彪悍小白 新版华硕 MeMO Pad 7评测报告

主场作战的华硕,在COMPUTEX 2014台北电脑展上一口气发布了多款平板新品,以便巩固其目前销量全球第四的排名。此次更新涉及华硕平板的三条产品线,分别是Fonepad、MeMO Pad以及Transformer Pad。

产品的分配让我们对华硕在平板这条链的布局更加明确,其中Fonepad系列产品主打小尺寸可通话产品,MeMO Pad系列精简掉了可通话的版本专注WiFi设备,而Transformer Pad则是我们熟悉的变形平板系列。

舍弃了通话功能后,MeMO Pad的功能变得更加纯粹了。对此华硕还为新 Fonepad 7分配了以FE为前缀的内部产品代号,以与ME开头的MeMO Pad进行区分。今天我们带来的该系列的新品之一——MeMO Pad 7。

MeMO Pad、Fonepad Transformer Pad是华硕平板旗下的三个产品线(图片来自华硕)

MeMO Pad 7(ME176C,下文简称MeMOPad 7)是两款MeMO Pad新品中的一个,另外一个是屏幕更大一些的MeMO Pad8(ME181C)。与之前的产品一样,这款机器主打年轻时尚群体,配有多种彩色外壳供用户选择。

硬件配置方面,华硕近期与Intel在平板方面的合作非常密切,所以该机同样是一款采用英特尔芯片的产品,具体的芯片为Atom Z3745,这款芯片结构与Windows平板上的Z3740类似,GPU的核心频率略有提升。

另外,该机并没有配备大容量内存(1GB RAM)以及高分面板(1280*800)。后置摄像头没有被阉割,但像素不高为200万。塑料制的外壳手感不错,拿在手里分量适中,其官方售价应该在999元左右。

多彩外壳设计是华硕 MeMO Pad系列产品的主要特性之一,这款新的MeMO Pad 7(ME176C)也没有打破这个传统。 那么为了在有限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特性,MeMO Pad 7的机身外壳部分使用塑料材质是必须的。

华硕 MeMO Pad 7(ME176C)机身正面外观

附有类肤涂层的塑料外壳为这款机器带来了非常柔顺的握持手感。机身的中框部分与背部外壳集合在一起,所以MeMO Pad 7机身的整体统一感还是满强烈的。机器本身的强度很高,有着华硕一贯的扎实做工。

华硕 MeMO Pad 7(ME176C)机身背面外观 那么作为一款标准的WiFi平板,华硕 MeMO Pad 7取消了跟通话功能有关的听筒部分,机身底部也没有为麦克风预留位置。前面板干净地只剩一枚位于顶部右侧的前置摄像头,其次就是底部醒目的ASUS LOGO。

机身背后下方的扬声器开口(横向握持不会被手指遮盖) 机身背面大尺寸的扬声器开孔表明了该机将更专注于娱乐功能,发声单元的声音饱满,最大音量提升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其次Miracast、2.4GHz WiFi、3.5mm AUX接口以及Bluetooth 4.0等特性也均有支持。

机身背后的200万像素摄像头以及品牌LOGO 喜欢离线看高清视频的用户可以通过机身左侧的TF卡槽进行存储容量的扩展,机身顶部的MircoUSB接口除了进行数据传输和充电之外也可以接驳一些外设进行功能的扩展,另外该机没有配备HDMI接口。

机身右侧三枚实体按键的键程和段落感处理的不错 三枚按键(音量与电源)均位于机身右侧的上半部分,无论怎么握持都能很容易地够到。但由于系统并没有提供其它的替代方式,所以这三枚按键的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按键的键程不长但有清晰的段落感。

说实话,新Fonepad 7和MeMO Pad 7看上去都比较憨厚,并且捏在手里的感觉也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传统的7英寸产品,这款机器的屏幕分辨率为1280*800,所以大体看上去也是细长型的,揣在兜里并不困难。

华硕 MeMO Pad 7并没有像MeMO Pad 8一样采用窄边框的设计。所以以114mm的机身宽度再加上9.6mm的机身厚度,想要单手卡住机身的两侧并不容易。好在该机并不支持通话功能,所以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了。

华硕 MeMO Pad 7的机身重量为295g 厚度为9.6mm

以国产厂商的工业设计能力,7英寸的平板产品即便是带有通话功能的,目前也可以将机身重量控制在230克以内。而这款产品之前也说过了,看上去很憨厚,真实的数据显示它的重量约为300克左右。

双手握持时扬声器开孔依旧有留有很大的空间 这样的机身重量,单手握持该机一段时间明显会感到压力,不过如果是双手的话情况就会缓解很多。另外双手握持时背面的手指并不会遮住全部的扬声器开孔,所以喜欢在家里拿平板看片的同志大可放心。

长时间单手握持MeMO Pad 7会感到来自指尖的压力 由于不支持通话,所以现在的MeMO Pad 7就只能以手机伴侣的身份存在,所以对于平时不背包的朋友来说怎么携带这款产品出门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么背包要么就去考虑一下可通话的Fonepad系列。

顾名思义,MeMO Pad 7的机身正面使用的是一块7.0英寸的屏幕,采用了非全贴合设计。钢化玻璃保护面板下面是一块分辨率为1280*800的IPS显示面板,手指按压不会产生水波纹,且拥有非常广的可视角度。

华硕 MeMO Pad 7这款机器的屏占比并不高

对于这个规格的面板来说,Bay Trail架构的四核 Atom Z3745处理芯片是完全能够驾驭的,并且在Intel官方给出的数据中显示,Z3745 GPU部分的频率还要略高于Z3740,所以这个组合是合理的。

补充说明:Bay Trail架构的GPU核心是Intel Gen7图形核心,与Intel目前的HD 4000架构相当,包含4个EU总计32个FMAD(浮点运算单元)性能差不多是桌面级HD4000的四分之一。

16:10的屏幕的并不适合内容阅读(系统UI元素还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所以说用1280*800的面板能够得到流畅的操作体验和不错的跑分成绩,但对于浏览图片和浏览网页等操作来说,画面的精细度和内容量都会下降。PC端的网页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查看效果都不太理想。

细长的屏幕很适合查看微博等信息流类的社交应用 那么在室内环境下,华硕 MeMO Pad 7上这块屏幕的表现非常出色。再加上其采用的Zen UI系统本身还使用了大量的纯色元素,所以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给用户的视觉冲击是十分强烈的,比较讨好眼球。

布卡漫画与多看阅读的屏幕显示效果 非全贴合设计造成了保护面板与显示面板间的空气夹层,所以MeMO Pad 7在室外环境下的表现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不过还是因为不支持通话的特性,所以真正在户外使用的需求非常少,也就不再较真了。

布卡漫画与多看阅读的实拍显示效果 智能设备之所以“智能”是因为我们看得见却摸不到的操作系统。华硕从2011年就开始做平板,一开始就在原生Android上做UI和功能定制,但多年来的积累都抵不过此次Zen UI所带来的变化。

华硕 MeMO Pad 7的锁屏界面(多国时钟、What's Next插件) 本着对目前最主流的扁平化设计思维的认可,以及对简单高效的执行操作的追求,华硕收了一个专门做ROM的团队,为旗下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打造了这么一个名为Zen UI的基于Android的定制系统。

MeMO Pad 7采用的Zen UI是基于Android 4.4.2定制的

那么除了拥有Landscape横屏显示界面之外,我们在MeMOPad 7见到的这套Zen UI系统,与Zenfone手机所使用的那套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区别,其相对原生Android的改造设计到了系统的方方面面。

■UI界面的变化

界面布局方面,Zen UI的系统大框架确实有在UI样式上做大的调整,但绝对还不到锤子的那种地步。如果您之前有接触过Zenfone 手机上的Zen UI,那么在上手MeMOPad 7的时候会非常的容易。

华硕 MeMO Pad 7的待机桌面以及从顶部拉下来的控制面板 背景、菜单、状态栏、按钮以及图标,每一个能看到的设计元素都由对比度非常高的颜色块组成,这个笔者在前面介绍显示面板的部分也有提到,这种搭配看上去很清晰有助于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

预装应用的图标做了统一的样式适配,但在用户安装了一些第三方应用后,这个和谐的场景会被瞬间打破。其次华硕并没有开放主题功能给第三方设计者,所以想要看着舒服就只有换启动器这一条路。

系统内预装应用的图标进行了统一绘制预装的时钟应用预装的邮件应用 当然不仅仅是图标,系统预装应用的界面也都进行了重新绘制,其实应该说是替换整个应用更为恰当一些。其中应用里配色是统一的但布局和元素样式有些差异,不过整体来看还是很有诚意的。

桌面上的Widget小插件 Zen UI在界面样式上的调整并不仅限于表面,系统预装应用的Widget小插件的样式也同样做了适配,并且插件的大小尺寸是统一的,不会再像之前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摆在桌面上看起来很舒服。

■系统细节功能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MeMOPad 7采用了锁屏、启动器、应用抽屉、通知栏外加设置菜单的标准组合,每一个部分都有做对应的优化调整,初次使用安卓的用户仅凭直觉也能迅速上手。

顶部控制面板显示的内容可以在通知和开关二者间切换 细节方面,顶部下拉出来的控制面板将消息通知、常用应用以及设置开关集成在了一起,并且给了使用者定制权限。对比原生系统,开关的醒目程度和通知的可视化效果以及可操作性都有了提升。

应用管理后台没有一键清理功能 有信息通知功能的应用会在图标右上角显示信息数量的角标,后台应用管理界面没有提供一键清理功能,长按近期使用应用按钮可以截取当年屏幕的画面,并可以直接在下拉状态栏中直接进行分享。

■预装应用功能

笔者手里这台用来做测试的MeMO Pad 7是台版的机器,所以除了一些华硕原厂的预装应用外还有谷歌的GMS套件,其中包含了所有的谷歌应用,不过国内消费者购买到的版本应该是没有这些应用的。

功能、体验与三星 S NOTE类似的超级云笔记

几款预装应用中,超级云笔记是几代产品中都保留的项目,功能体验跟三星的S Note不相上下,但是由于没有配备触笔价值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不高,MeMO Pad 7并不是这款应用很好的作用平台。

相比之下笔者比较推荐的是经过修改后名为“省电模式”的电源管理应用以及名为“What's Next”的综合日程提醒类应用。

■省电模式

“省电模式”在华硕近期推出的平板上都有置入,最初的版本只是显示一下剩余电量,调整一下待机模式这么简单。由于评测用的机器刚到不久,所以笔者还没有长时间去体验这项功能的实际效果。

开启智能省电后我们需要在三种模式中做一个选择,其中“省电模式”和“性能模式”是官方提供缺省设置,不需要用户做什么调整,点选后即可切换到对应的状态,也是笔者比较推荐的两个模式。

“省电模式”应用可以监控应用、服务的耗电量 另外一个“个性化模式”,点进去之后一共有八个项目,勾选前面的复选框来开启对应项目的省点模式,其中前五项需要使用屏幕的项目还能够单独进行屏幕亮度的调整,喜欢折腾的朋友会很感兴趣。

■What's Next

这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功能,它是一款提醒类应用,实际用起来有点类似于iOS系统通知中心“今日视图”下的今日摘要和下一个目的位置。除了本身之外它还提供有一个桌面插件和一个锁屏插件。

华硕创新的What's Next应用 应用里的内容以时间的方式排列,本身设置项很少,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用户绑定的账号获取(比如谷歌),以及通过用户授予权限的方式在后台收集一些地理位置、网络环境信息等等。

该应用的目的就是在用户非刻意设置的情况下,以贴心的方式提供各种提醒服务。例如它会提醒您基于天气预报的穿衣指数、纪念日,设置会议闹钟等。从描述的功能来看已经超过了苹果的今日视图。

锁屏界面下显示的What's Next 插件 不需要与用户做过多的交互,系统便会自动根据使用日常的使用行为执行后续的操作,这在笔者看来这才是智能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很期待华硕能在它的基础上将体验做得更好。

这一代的MeMO Pad 7在硬件配置方面实现了对Fonepad系列产品的绝对超越,因为不需要集成额外的基带模块,所以这款机器直接采用了处理性能更为强劲的Atom Z3745 四核处理芯片,主频最高可达1.86GHz。

华硕 MeMO Pad 7处理器芯片CPU-Z检测信息

新的Bay Trail平台终于放弃了FSB总线+北桥的架构,改用了与其它芯片一致的“Slivermont”异步内部总线,并且重拾“乱序执行”指令构造,改用新的22nm 3-D栅极工艺,能耗比直接提升了四倍。。。

从Intel ARK数据库中我们可以看到,Atom Z3745这颗芯片支持 64bit LPDDR3 1066MHz的双通道内存,10GB/s的带宽完全可以满足共用内存的核心显卡的数据吞吐需求,且支持eMMC 5.0标准的存储芯片。

Atom Z3745相比Atom Z3740阉割了一些与PC相关的特性 功耗方面,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笔者并没有做测试。不过在性能测试方面AnTuTu超过3万的跑分直接免去了笔者多余的解释。Intel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共同跟Android建立起X86架构的APP应用环境。

Intel Bay Trail平台的内部架构

相比最初的非常尴尬的试水阶段,Intel目前已经完成了在平板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扩张计划。无论是作为行业观察者还是作为产品使用者的身份,我们始终相信它可以为这个圈子带来一些正能量。

■跑分测试

闲话就不多说了,由于MeMO Pad 7这款产品并不是华硕目前主打性能的旗舰级产品,所以跑分项目笔者就放出AnTuTu和3DMark的测试成绩和成绩对比表格。测试成绩如下:

AnTuTu Benchmark的跑分测试成绩AnTuTu Benchmark 跑分成绩对比

3DMark两个模式下的跑分测试成绩3DMark两个模式下 跑分成绩对比■评测总结

MeMO Pad 7是华硕平板电脑产品线里面非通话平板的代表,同时也是小尺寸平板的代表。官方对于Fonepad、MeMO Pad以及Transformer Pad的重新定位,使得这款产品更容易被它的受众人群所发现。

综合考量之下,中规中矩的工业设计成了这款机器最大的短板。除此之外整机的做工品控、处理芯片性能和操作系统的易用性与该机所处的价位(官方指导价999元)是相匹配的。

如果你的背包能够为它腾出位置,双手能够接受它的分量,那么MeMO Pad 7作为手机的伴侣是非常适合的,当然华硕也准备了Fonepad 7这样的产品给消费者,直接替代手中的智能手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