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斩鞍的斩鞍评价

不得不承认,《缥缈录》着实是九州的一大功臣,是它把我带进了九州的世界,让我体验到热血青年是个什么含义,更是它,让我知道了九州里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旅人的故事。

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或许还有性格的成熟,慢慢的,我开始感觉到江南的缥缈录背后有一种空洞,开始时的热血已经慢慢冷静,那些华丽的文字再也不能触碰心底的感动,读下去,不知不觉的就会分散了的注意力,有时根本就不想再往下看核码。同时的,散氏友斩鞍的文章开始一遍一遍被我重复。最喜怀人,秋林箭和水晶劫,每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动。他的文章不是一团烈火,却能真正的将人的心底温暖。

一直想找机会发表个人对斩鞍的见解,却碍于时间和精力不能从心。今晚可得一时清闲,便说说我心中的斩鞍吧。

文章的结构,不像其语言的淡定稳重,斩鞍的作品形式是多变的,从《朱颜记》就能看出这斩大其实也有不少花花肠子的,而《崔罗石》的形式多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说实话,我看过的文章也有很多有个性的结构形式,但完后印象却不是很深,看过后也就渐忘了,而《崔》的文言译文式开头让我觉得非常特别,紧跟着的几节就在第一和第三人称之间切换,从不同视角将青石城破的最后几日串联起来,人物下从士卒,百姓难民,上至文庙司礼,将军,他们各自对战争,生死以及历史的看法使得注定悲剧的故事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无奈。文章最后一段“庭院里,月光满当当地撒在神色紧张的难民们身上,他们正在侧耳倾听,远处的杀声渐渐弱了。他们要等待自己的战士归来。这一次的反击,不知道结果如何。”结局就在这静静的等待中落下了帷幕,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似乎战争仍在遥远的彼方。

斩鞍的文章不同于江南,是不能只读一遍就可称好的,个人觉得江南的文章,文字华丽,气势恢宏,人物塑造也算两成功,但时间一长,便真像他的《缥缈录》一般,缥缈了,再看第二遍时,完全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心里不禁叹道“麻木”二字。而斩鞍则不同,他的文字好似茶般,每次的沏泡都会是不同味道,越到后才能越见“沉淀”二字。回想以前的《怀人》《秋林箭》《水晶劫》这些文章绝不是在看完第一遍后就大呼经典的,而是在一遍遍的翻读后才能慢慢的体会到斩鞍的从容。细节可称是斩鞍冲槐文章最让我感到温馨的一点,也可以说是斩鞍文字耐读的重要因素,对地理的勾勒,动植物的命名,历史的细节,都让我想起这四个字“恰到好处”。

斩鞍不是一个尖锐的人,却总会有很深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一面倒向的极端,可以看出笔下的人物在这些在这些思考的两边不停的挣扎,即使最后,我依然没法知道孰对孰错,一个满满的问号摆在脑海里,让自己去继续品味其中的味道。写文章,便需要这样的智慧。

共鸣,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斩鞍的文章,时常会让自己恍然回到过去的某一时空,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哦……”界明城试图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还躺在雪地上,枯黄的草茎挠得他耳朵痒痒的,一种缥缈的似曾相识的味道从记忆里悄悄潜行出来。

“我知道了。”他叹了一口气。

“知道刚才不说!”四月显然是指他没有为自己辩解的事情,语气中很有点后悔的意思。

“嗯。”界明城望着又高又远的天空,又不想说话了。”]

每次读到界明城这时的心境,我有种莫名的熟悉和感动,细腻的感情无时不刻的流动在斩鞍的文章里,在不同的时间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触碰。我还喜欢宣井童与风盈袖道别奔赴青石的那段,(内容略)读着让人觉得心酸,不知是为宣井童,风盈袖,抑或是自己...... 沉稳,成熟,谦虚,不张扬。这种低调的姿态反而让我更加信任斩鞍的作品。你可以从他的文章里找到这些线索,界明城,我猜想,就会有着斩鞍的一部分理想和一部分性格在里面。通过作品来推断一个人,斩鞍所给我的,始终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这也许就是斩鞍最想留给我们的映像吧。现在他一定微笑着躲藏在自己书房里,两个孩子在身边打闹着,埋头为我们继续书写着他的旅程。

斩鞍的斩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