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稳定的利益,眼光要放长远些。
出自当代作家崔钟雷《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卷十八·居士集卷十八
或问:“大衍之数,《易》之缊乎?学者莫不尽心焉。”曰:“大衍,《易》之末也,何必尽心焉也。《易》者,文王之作也,其书则六经也,其文则圣人之言也,其事则天地万物、君臣父子夫妇人伦之大端也。大衍,筮占之一法耳,非文王之事也。”“然则不足学乎?”贺棚亮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后知学《易》矣。
译文:
原文大意:获取《易》的大道理就可以兼得其中卦的小道理,从未有过学习卦的小道理就能通达《易》的大道理的。了解这点,然后就了解学习《易》的道理了。
古文原本就是针对学《易》的方法而言,也就是说,学习《易》应该从《易》的大道理着手,而不能只看《易》某一卦的道理,因为只要学会了《易》的大道理,由此就可以获得《易》中卦的小道理,懂得得了这点,就容易学懂《易》了。
扩展资料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其原意是指做学问要从大的根本处着眼,学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意在鼓励青年人要把个人的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投身于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中国梦,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
可以说,一滴水只有放进禅宽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大力推动,更需要青年人一代接一代地继承和发展下来,让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这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人使命和担当。
众所周知,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要问他的双脚,而要问他的志向。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没有脊椎的人是站不起来的;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一个人的理想越远大,对历史使命认识越深刻,社会责任感也就越强烈,也就越能集中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而奋斗。
当代青年赶上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既然有幸赶上这个时代,就要有“人比山高、志比天高”的担当意识,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把责任当重任,把职业当事业,时刻想着为党和人民做贡献,把报效祖国作为最大的追求,把服务人民作为最大的责任,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与事业同发展。
当然,一个人胸怀大志、志存高远不等同于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地上长出来的,而是要一代又一代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差托起来。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自己的岗位职责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为此,青年人要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自己的青春理想为起点,把追求个人幸福与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在为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总书记引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就是要让当代青年懂得,只有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洪流中发挥个人的才华和智慧,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梦想,才能以奋斗的青春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