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学名:ArecacatechuL.),是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雀或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但其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
扩展资料
主要品种
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产地生境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以及密克罗尼西亚,零星分布在皮纳佩岛、美属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槟榔种植仅用作观赏。
生长习性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
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槟榔危害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经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现代研究表明,口腔癌发生很可能是由于长期嚼槟榔引起。
专家介绍,台湾民众热爱吃槟榔,而当地卫生署报告指出,台湾口腔癌患者10年内增加近3倍,其中九成是长期嚼食槟榔顷铅伍的。
槟榔中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物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和白斑病。
这些都是口腔癌前期病变,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麻木感、发生溃疡。
除槟榔外,烟酒等也与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者,患口腔癌危险大增。
专家提醒,吃槟榔对健康不利,市民应控制吃槟榔量。
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如出现口腔内溃疡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征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排除癌变可能。
而癌变只是嚼槟榔最严重危害之一。
专家指出,槟榔中的石灰质和槟榔汁长期浸淫口腔容易形成结石,槟榔粗糙还可能诱发多种牙周病变。
经常嚼槟榔,还会严重损害牙齿,导激碧致牙齿变红变黑,严重影响美观,甚至提前脱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槟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嚼摈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