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下午,蒋友柏首次艺术个展“看我蒋画”在杭州启幕,现场十分火爆。
蒋友柏是谁?
他是蒋介石的曾孙,名副其实的蒋家第四代。
这个在接受采访中称小时候出门上学保镖开道的贵公子,先后经历了:
十几岁时的家道中落,
二十岁时的父亲离世,
二十七岁创业并先后两次倒闭,
现为台湾橙果设计公司老板,成了台湾最赚钱的设计公司创始人。
蒋友柏曾经在采访中对记者说,自己是武将的性格,好斗好战,也正是源于不服输的劲头,使得他在面对大起大落、风起云涌的命运时,不断激发潜力,厚积薄发、越挫越勇,游刃有余。
前不久看过一部以蒋友柏为主角的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让我们走近了这个成功、平实的中年男人。
而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也会对自己的成长带来更多思考。
蒋友柏的出生就如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在出生十几年中,享尽了世间繁华与绚烂。
蒋友柏曾在《悬崖下的小道》里写道:“我的成长过程就像一个虚幻的梦,或者你也可以说是一个海市蜃楼。”
蒋友柏说,小时候,在周围人的热捧追逐下,让他以为自己今后会顺理成章成为大总统,他说,曾经一顿饭就能花掉一两万美金,风光无两。
然而,随着祖父蒋经国去世,蒋家迅速没落,父亲蒋孝勇带着他们,举家搬到加拿大蒙特利尔。
因为语言不通,他不能融入群体,十几岁的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却常被同学指着鼻子骂“蒋匪”、“蒋贼”。而他忽然意识到,家里没钱了。
他迷茫、痛苦、抑郁。。。
后来在美国念书时,他还有过一段荒唐时光。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你能够想到的事情我都做过,你没有想到的我也都做过。”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蒋友柏的磨难比一般人来的还要惨烈,因为他一直是在放大镜下生长的。
他的浑浑噩噩一直到二十岁时,父亲去世,蒋友柏才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何去何从……
人总有那么一个时刻,瞬间醍醐灌顶,冲破迷雾,明白了自己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从此孤注一掷,一往无前。
蒋友柏的 第一道幸福关卡——原生家庭,通关秘诀就在于挣脱了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敢给自己一个面对自我,撕裂过去的机会。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清醒的告别,怎么好好迎接开始?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有一个心理理论学说,其中阐述了,人都有 本我、自我与超我 三个不同阶段的“我”存在,原生家庭造就了本我的快乐和痛苦,自我意识的觉醒决定了人生的未来走向,而超我是一个人达到成功的自律和提升。
蒋友柏在自我的阶段开始了完美蜕变。
“今天,做为一个后代,如果还要用前辈帮你种的树来纳凉,你就没资格姓这个姓。”
这是蒋友柏对自己说的话。
从此不再问政治,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就自己。
2003年蒋友柏与弟弟蒋友常创立了橙果设计公司,主营工业设计、品牌包装、空间设计等方面。
然而,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规律,生发、成长、起伏、跌宕,人生本就不简单。
27岁创业,短短4年经历2次倒闭。
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他承认,自己公子哥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情,高傲、冷僻,作为合作方实在是太难了。
然而,他欣然接受生活一次又一次磨平了他的棱角。
员工提到他,都赞不绝口:“这是我最佩服老板的地方,他是一个能弯腰的人,即使大家知道他是谁,他还是可以弯腰。”
最终,愈挫愈勇的他,又爬起来,然后成功了。
他自信的对媒体说:“现在台湾设计界,要找获利比我高的很难。”
蒋友柏的 第二道幸福关卡——成长,通关秘诀就在于你只管好好努力,上天自有安排。
美国心理学博士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说过一句话:“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无关年龄。
其中提到 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关键在于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总想时刻证明自己的能力,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
成长型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
蒋友柏是成长型思维的践行者,努力、进取在他的字典里是贯穿每一天的。
了解过蒋友柏这些年的改变,会很最直观的是他外形的变化。
他坚持健身,有网友戏称,硬生生的把自己练成了巨石强森的体型。
他作息生活极为规律,十几年如一日。
7:00出门
8:00-14:00工作
15:00-21:00陪孩子
夜里22:00继续工作
他自己将这种生活称为地狱式的,他对儿女说的话是:“不希望他们像他一样逼自己”。
这些背后,其实源于蒋友柏的长期自律,也让我们明白了他今天取得成功的原因。
任何时候,一个对自己足够狠的人,才会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成就自己。
今年8月份,有一条关于蒋友柏离婚的新闻登上了新闻版面。
特意翻了一下蒋友柏的情史,确实色彩斑斓。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和妻子林姮怡童话般的美妙爱情,被媒体解读的玛丽苏味道十足,可以立即上演一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无删节戏码。
据说,蒋友柏开始追林姮怡的时候,是一个浪子回头的经典版本,戒掉了逛夜店等一切不良嗜好。
恋爱的时候,蒋友柏曾对狗仔说,“怎么写我没关系,但不要伤害到她。”
面对林姮怡的考验,他也甜蜜的说过:“她让我知道,能在悬崖上站多久,证明我有耐心。我对于适合的人、适合的事,以及深信的东西,很有耐心”。
甚至在2003年两个人奉子成婚的时候,为了照顾产后尚未瘦身成功的老婆,蒋友柏要求所有宾客全部穿黑色,打造了一场奇特的黑色婚礼。
宠妻如此,大概是每个女人对伴侣的梦想吧。
而生了女儿之后,他也开始了宠娃路线,为了照顾女儿,他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回家。
然而,再完美的结合也抵不过时间的消磨,当15年的感情化为一纸离婚协议,我们也只能慨叹,此情今已成追忆,纵使惘然也无奈。
我们不去探究二人离婚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两个人是否就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只是通过蒋友柏的婚姻故事,我们大概可以读懂一些道理。
1.纵使再完美的结合,关系也会随时间改变的
在作家渡边淳一写的《男人这东西》这本书里提到,男性随着年龄和生理的变化,跟女性的期待有天壤之别。
比如:女性向往婚姻,男人对婚姻充满焦虑;女性越爱越投入,男性越爱越疲惫;女性更喜欢解决问题,男性却喜欢逃避。
所以,在一段关系中,即使像蒋友柏林姮怡这种当初被称做门当户对、天作之合的伴侣,如此完美开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因为个性、环境、个人成长节奏导致两个人在感情上渐行渐远。
别人的故事永远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你可以借鉴,但绝不可能套用,你可以羡慕,但绝不可能亲自演绎。
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方向,接受一段关系的改变,让自己适应改变,永远是应对感情发展第一态度。
2.与其控制关系,不如给对方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蒋友柏和林姮怡这段关系中,我们没有看到很多细节,但是从蒋友柏的自律和事业不断成长中,我们能感知到蒋友柏的努力和进取。
至于林姮怡,在蒋友柏的一次访谈中,他提到了一个小细节,生完孩子后,林姮怡是坚持自己带孩子的,而不需要保姆帮忙,看到这里,会有很多感触,作为80后,多是会有自我的一面,尤其是面对家庭琐碎,而林姮怡并没有逃避这一切,蒋友柏也在谈话中表示妻子的很多做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知。
我们相信林姮怡是个面对人生和生活足够睿智的女人,在和蒋友柏的婚姻中也在不断提升历练,不然我们大概也不会看到这段关系的和平结束,而没有一点撕扯和狗血。
只有真正不断丰盈自我的女人,才会从容面对一切吧。
高晓松最近在《奇葩说》里有一段话:
什么是好的感情?
让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就是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而不是谈恋爱。
这个论断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赞同。
我们一生中,爱情永远不是我们生活的主色调,要让爱情和婚姻为我们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是因为寂寞,因为条件去控制一段关系,让这段关系成为雪中送炭。那样的处理太过辛苦。
作家苏芩也说过:“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 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 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
像新闻里写的:“蒋林二人双方和平协议离婚,彼此做出最大的让步和妥协”,那么,这段关系谁都没有失去什么,而是给了双方面对今后生活的底气。
蒋友柏的 第三道幸福关卡——感情,通关秘诀就在于不管处在何种关系中,不要忘记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这是你面对一段关系改变时最大的底气。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我们常常说,读懂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不是你没能力过好,是你有没有想过好的内驱力,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不妨报名来加入我们。让我们来教你怎么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