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冒号的作用

冒号的作用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

⑴聚卿先生:

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⑵同学们:

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此厅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⑴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写、多思索。……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⑵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例如:

⑴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⑴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⑵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⑵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⑶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何为《第二次考试》)

⑷一般地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

⑸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⑹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扰卖《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

⑺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萧乾《枣核》)

⑻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⑼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峻青《雄关赋》)

⑽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⑾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冒号可用于“即”字后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于“即”字前。例如:

⑿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⒀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⒁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缓扒逗现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例⑿“即”字前面用逗号,后面用冒号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强调提示,“即”字后的这个冒号也可不用。例⒀“即”字前的冒号可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即”字删去,因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再加表示提示的“即”就重复了。例⒁“即”字后要补充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⒂研究课题涉及广阔的领域:如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及编辑管理、编辑队伍等。

⒃古诗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如”的用法类似“即”,例⒂“如”字前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如”字删去。例⒃的问题同⒁,“如”字后要加冒号。

四、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⑴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⑵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出版科学》1999/1)

⑶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⑷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试。(何为《第二次考试》)

⑸在演唱方面,她〔郭兰英〕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一)气息的运用。以气息丹田的方法,做到低音扎实、中音纯净、高音嘹亮而优美。(二)吐字准确而穿透力强。不用话筒,她可以把每个字送到剧场的最后一排。(三)行腔……吐纳顿挫,变化多端、纯熟自如。(《新闻出版报》1999.1.19)

例⑴“六门基础科学”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词,中间用逗号分隔。例⑵“标准”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短语,中间用分号分隔,分号也可改用逗号。例⑶“来源有两种”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逗号分隔。例⑷“两种意见”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分号分隔,因为有一个分号内部已包含逗号。例⑸“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总说,分说部分由并列句构成的句群,句子有序次语,使读者知道分说部分的范围。

五、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⑵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叶圣陶《稻草人》

⑶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例⑴“我们都”、例⑵“总之”和例⑶“全部”等字样表明冒号后的话是带总括性的,对冒号前的话──上文──作了总结。

六、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⑴首届广西(桂林)书市将隆重举办

主办单位:广西新闻出版局

桂林市人民政府

书市时间:1998年10月1日至5日

书市地点:桂林市体育馆(《新闻出版社》1998.09.29)

⑵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⑶今有恳者:书籍二包、散稿一束由邮寄上,祈代保存,是所至祷。(《王力致杨树达》)

例⑴冒号表示后面的文字是解说前面的项目的,在这里也可用空格来代替冒号。例⑵冒号后的文字解说前面的宾语“桥”。例⑶冒号后的分句解说前面的分句,而不是解说前面的某个句子成分。

七、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许慎:《说文解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八、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⑴中国农业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新华文摘》1996/3)

⑵信息消费:现代社会新潮流(《光明日报》1998.5.18)

⑶范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新华文摘》1997/2)

⑷瑞典:高税收维持高福利(《环球时报》1998.4.26)

⑸《早年周恩来》:一部充满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