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大。侍中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漏指,侍郎初任称郎中。品级最小的侍中就是郎中了,所以侍中大。
侍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返拦配。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衡衡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扩展资料
晋朝的侍中比中书监、中书令的地位高,成为朝廷要职,曹魏掌权的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甚至可以决定三公任免,晋朝的中书监荀勖也曾参与司徒任命,当时他也加衔侍中。《晋书》温峤传:明帝即位,(温峤)拜侍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诏命文翰亦悉预焉。
晋朝的侍中已经具有宰相的权限,仅仅因为晋朝的侍中不像人们想象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风光,晋朝官吏任职、升迁程序与其他朝代最后任职的往往是最高职务的宰相不同,晋朝官员升降频繁,官员往往担任宰相后还会担任地位低的职务,因此被忽视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侍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