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胃炎吃什么药
一、抗菌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肠胃炎即缓解,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就明显减低。
治疗原则: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需坚持大剂量、足疗程、联合用药。
常见方法:几种抗菌素联合应用如铋剂+抗菌素,羟苄青霉素+灭滴灵,羟苄青霉素+克拉仙类,抗酸药物+抗菌素。疗程一般2-3周,多数病人幽门螺杆菌可以转阴,并且肠胃炎的症状改善。
二、其他治疗。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吗叮啉、普瑞博思、胃复安等,保护胃粘膜药物:贵鼎康、麦滋林、硫糖铝等,抗酸治疗: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洛塞克等,调节胃肠动力功能药物:培菲康、妈咪爱、双歧因子等。
三、中药治疗。
1、清利湿热和胃止痛:温胃合剂、胃康、香砂养胃丸、气滞胃痛冲剂。
2、健胃消食类:健儿消食片、小儿康、醒脾养儿冲剂、化积口服液、加味保和丸。
3、健脾调中止泻类:脾可欣、苍苓止泻。小儿服药时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在喂药液时,药液不要太热或太冷。以上小儿肠胃炎用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请教儿科医生。
急性肠胃炎传染的途径是经由粪口传染,也就是吃了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肉、蛋、乳制品),或接触已被污染的物品、宠物或带原者而被传染。
对于可能是急性肠胃炎的病童,医师一般是做这些检查:
1、临床症状
孩童表现症状以一天有三次以上腹泻为主,诊断婴儿腹泻则要参考正常时大便次数,病毒性肠炎多引起水状或糊状大便,严重时一天可拉到20次以上,细菌性肠炎大便常带有血丝、黏液且特别臭。
除腹泻外,可伴有呕吐、间歇性肚脐周边腹痛(肠绞痛)及发烧。
细菌性肠炎腹痛往往较严重,上吐下泻厉害时可引起脱水、休克、电解质不平衡、低血糖、肠套叠,甚至抽筋等合并症,细菌感染尚可引起巨结肠症、肠穿孔或扩散至其他器官。
2、粪便培养
检查小朋友的粪便来确定病因,一般常规的检查包括大便分析与大便培养,大便的培养检查一般须时三天。
3、血液检验
同时也可检验病童的血液中之白血球、发炎系数、钠、钾、氯等电解质,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之参考。
4、另外医师也会观察病童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安排腹部X光或腹部超音波检查。
急性肠胃炎通常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主要症状有以下五点。
1、腹泻: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2、发烧: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3、恶心呕吐: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4、腹部痉挛、腹部触压痛:病童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5、食欲减退、哭闹不安。
腹泻指的是排便的形态变软或稀水以及排便次数增加而定义,因此要与宝宝之前的粪便型态做比较。
像哺育母乳的婴儿就可能一日解便数次却是属于正常情形。
而且由粪便的型态也可以推测是属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胃炎。
若是病毒性肠胃炎的粪便通常为水样、软糊便,不太会出现血丝或黏液;但细菌性肠胃炎就比较容易在粪便中出现黏液、血丝便,而且即使进食减少,仍会继续解血丝黏液便多次,这点也可以与病毒性肠胃炎做区分。
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腹泻或呕吐,粪便中有血丝、黏液或脓,持续腹痛或哭闹或有持续高烧不退、活动力差甚至意识不清等状况,就必须立即就医,寻求医师的诊断与治疗。
因为严重的肠胃炎,还是可能造成肠穿孔或败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
儿童由于缺乏免疫力和相对较差的卫生,感染该病的风险较高,虽然也有大量其它病原可导致儿童肠胃炎,但其发生率明显低于细菌和病毒的致病源。
1、病毒感染
经常导致肠胃炎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肠胃炎的主要原因,而且遍及全球,不分贫富。
70%儿童肠胃炎都是因为受到病毒侵袭,但大部份成年人则因为曾经接触过轮状病毒,所以有免疫能力。
2、细菌感染
儿童的肠胃炎之中,细菌感染占15%;最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和空肠弯曲菌。
一般此原因感染肠胃炎的儿童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污染了的食物而发病的。
曾被发现带菌的蔬果和食物包括未煮熟的鲜肉、鸡、海产、蛋、成长中的芽菜、未经消毒的牛奶、软干酪、果菜的榨汁。
3、寄生虫感染
多种原生动物可导致肠胃炎。
最常见的是蓝氏贾第鞭毛虫,而阿米巴变形虫和隐孢子虫感染也有报道。作为一类病原,它们约占儿童肠胃炎成因的10%。
4、传染
传染会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或者共同使用一些私人物品而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没有正确消毒的奶瓶喂奶也可使婴儿发生感染。
5、非感染性
非传染性的肠胃炎也有很多因素造成。
一些较常见的原因包括: 药物(如非甾类抗感染药),食物(如乳糖——在那些无法耐受饿的人群中)和麸质(在那些患有乳糜泻的人群中)。
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肠胃炎,如紫杉、牵牛花及七叶树属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马铃薯块茎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