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问号伴随着我们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别人突然懵逼的时候,用“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来形容他的处境,熟不知这就是哲学上著名的“夺命三连击”。其实这三个问题有着古老的背景,他们旨在让人们认识自己,而这三个通俗问题的背后则涉及三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它们分别是: 自我意识的本质问题 ;人的本质问题;自由的本质问题。这是在代表人类发问,也是在代表每一个人发问。一个人从蒙昧中走出来、从沉睡中醒过来的时候,往往会问这三个问题。就像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太阳神的德尔斐神庙中一个神谕所说,“ 认识你自己 ”。其实这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展开成很大的篇幅,甚至好几本哲学巨著。我们就粗略谈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望不吝指教。
我是谁
我是谁
康德曾经讲过,当我们第一次正确使用“我”来说自己时,我们面前就升起了一道光。这道光就是智慧,就是“ 理性之光 ”。一般在我们三四岁时才能说“我”这个字,之前都是说名字或者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比如一个小朋友要玩具,大人会说:“给他,给他。”小孩子不会说“给我”,也是学着说“给他,给他”,这意味着他这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么时候意识到“我”的存在呢?
当我们观察外在于我的客体时才会问“这是什么?”、“他是谁?”但直到有一天,我们会问“我是谁?”,这意味着我们把自己客体化了,这就是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可以用“反思”和“超越”来概括,即“ 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从外部返回自身 。”,从“我”出发,又回到“我”。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来讲,自我意识,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甚至原则上说是一个无限深入的过程。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都可以看作一个无限深入的过程。你必须把所有的记忆都尽可能保持在心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去检验自己、考验自己,在实践中一次次地刷新以往的经验,你才能够比较深刻地把握你自己。
古老的汉语文字
而人自我意识的构成主要来自语言。“人有了语言,构成了自我意识,从此以后就摆脱不了自我意识了,人的任何感知都带有自我意识的这种统摄的作用。在人的大脑皮层里形成了一个语言区,它居高临下控制除了本能以外的一切。大脑里面的语言区控制着人的思维、活动,他的一举一动,只要他意识到了,那么他就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就伴随有自我意识的作用。有人说人的思维就是一种语言思维,即使你有情绪、情感,实际上也是语言在里面起作用。你有感觉就可以马上把它变成语言,有些也许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你至少能够说:“这个东西不好说,说不得,说不出来,无以名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什么感觉你去体会。但是总而言之,它是在语言的控制之下的,人的思维、感觉都在语言的控制之下运作。”
我从哪里来
哪里是我来的路?
基本常识上,我们都是由母亲生下来的,这是生理学上的认知,但是母亲从哪来呢?这样无穷的追问,便成了达尔文的问题,我们是从猩猩演变而来的,这样我们就满足了吗?当然不,为何人会有这么多苦恼,这可以说是人的本性,无穷的追问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看法,万物可能是水、火、土、气等元素组成的,也可能是数构成的(毕达哥斯拉),后来也有上帝创世说,中国则有女娲造人的神话等。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一点,人类在观看这些神话的时候,总觉得很荒谬,其实这里边包含这人类意识的基本属性,就像人类在面对科学的解释的时候也总是不满意一样,总是不自觉地往“精神领域”跑,往“形而上学”跑,熟不知这些神话至今暗喻着一些我们牵之于“根”的东西,所以不容我们忽视。
上帝创世说
上述的一些关于人的来源总是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在点上,总是说不到人的“本质”,那我们就抛开时间来说下人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说“人是逻各斯”,“理性的动物”,为什么说是人是“理性”的呢?这多少和人类有自己的语言有关,“ 所谓“理性”,最基本的就是一种把握普遍性的能力,一种使用概念和共相来涵盖个别和特殊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撇开具体事物而上升到普遍规律,不为眼前的感性冲动所支配,我们就说他这个人“很理性”。而人类的语言就是建立在概念和共相之上的,每一个语词都是共相,对它的内容都有一种超越性。这也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并被其他人所理解的秘诀。所以黑格尔说过,语言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能够把事情颠倒过来,让普遍的东西凌驾于个别具体的东西之上。 ”
女娲造人
语言已诞生,那么反应人类本质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接连而来,那就是精神,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是认识、意志和情感(这里就不再展开)。我们生而为人,至少要在三者之中选择一个。或者追求真理和知识(科学精神);或者追求正义、追求道德和善,为了建立一个正义的理想社会或者为了全人类的慈善事业而献身;或者追求艺术和美,为之殚精竭虑。在这三者里面能够成就一种,那就死而无憾了,这一生作为人就没有白过。
我到哪里去
我到哪里去
我到哪里去是我自己的选择,是自由的,但自由的不是随意的。自由是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凡是纯粹的哲学概念都是无法定义的,自由如果有定义便不再是自由的。我们往前走的终极目的便是获得自由,但是时光有限,我们必须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抉择。但有一个答案是大家一致认可的,过好这一辈子。按照中国的理解,在完成孝道和人道的基础上,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分先后,只说结果),这样才会充实起来。
自由的狂欢
但是我们是否每个人都有必然呢?就是说命运呢?当然人类的历史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这就是我们的必然,那我们就要消极怠慢吗?这当然不是的,就像你知道你终究一死,你就不要活了吗?(虽然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不觉得自己会死,这是人类的本性,这里不谈)按照恩格斯的话,“ 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就是自由了。
我们的生而为人,本身就是一种限制和必然,首先是物质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人要穿衣、吃饭、住房子、利用人缘……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一种必然的负担吗?人可以不吃饭,那就没有争斗了,如果没有本能的需要,那么人就自由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人没有欲望,连人这个物种都不会存在。“ 我们一般理解的自由,就是在这样一个目的的前提之下,为了满足这样一种目的,而利用自然界的一种必然性或必然规律为我们服务。但由于这个目的本身是不自由的,所以这还不是真正的自由。 ”
自由的自律
康德说“真正的自由就是自律”,即自由有它自身的必然规律,“ 必然性其实是自由意志的一种外化,自由不仅仅是对必然的认识,或者利用对必然的认识来为我们的必然需要服务,而且自由本身就有它的必然规律。这就是康德的自律,它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这就是把自由建立为一种必然的规律,而这种必然规律是不能完全还原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而是超越这两门科学之上的哲学和伦理学、美学问题,也就是“人文科学”的问题。 ”一般说来,无论是外部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还是道德上的必然规律,都是通过自由意志的自身法则而形成的,否则,就没有必然的概念,只有偶然的命运。
【参考《哲学起步》,邓晓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