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明朝朱元璋为何要杀刘伯温?

明朝朱元璋为何要杀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脊旁、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着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然而,明朝开国后,刘伯温只得了个次一等的伯爵封号,并且棒禄还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最终的命丧黄泉,竟与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仔细品评个中因由,不难发现,刘伯温那身料事如神的本事,为世人所传诵,但在助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将他推向了生命的终结。

朱元璋是个很重乡土观念的人,而刘伯温是个外乡人,本已在情分上有失亲密。更重要的是,刘伯温料事如神,对事情的判断往往比他准确。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能想到的,刘伯温也想到了,而朱元璋想不到的,刘伯温还是想到了。朱元璋又岂有如此宽广的胸襟,容得下此等能人长期留在身边?更何况,刘伯温的那些计策并非安民之计,而是权谋之策,用在阴谋政变的风起云涌中必有一番作为。这更令朱元璋心存猜忌,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除之而后快。

刘伯温最致命的失误。记得有一次,朱元璋找来刘伯温谈话,问一问谁更适合担当宰相,言语之间暗藏试探。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朱元璋意味深长的说出只有刘伯温才能担当此任时,刘伯温却如此说道:“臣疾恶太深,又不耐繁琐,为之且辜负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刘伯温的这句话似乎是在意指什么,或者又没有什么其他的含义,但朱元璋就将其误解了,也使得这句话成了刘伯温的催命符!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野冲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者歼,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

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到了后来“下毒谋害刘伯温”是胡惟庸的罪状,这二人自此从世上消失,到底是朱元璋的默许还是朱元璋的指使,这一切都随着历史被掩盖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