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毛”原指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人的两鬓因年纪大而发白、苍白,却不会稀疏脱落。拘泥于“鬓毛”的原义,就会把“衰”误解作发白、苍白。其实“衰”字本身并没有这个意思。
古汉语词语常常可以灵活运用,有时部分可以指代全体,如以轮、辕指代车,以辔(驾驭牲口的缰绳)指代车马、车驾,以鳞指代鱼等,同样,“鬓毛”可以泛指头发。诗中不直接用“毛发”“头发”,是由于绝句格律的限制,这里需要有“仄平”声的字,而“毛发”是“平仄”声,“鬓毛”正好是“仄平”声,就用上了。
所以,“鬓毛衰”就是指头发稀疏脱落,形容老态。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云: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广为流传的名篇,读过古诗的人都知道,其内容也明白易解。但是,“鬓毛衰”三字要准确地掌握其音义却不大容易,误解误读者大有人在。
首先,“衰”音cuī(催),不读shuāi(摔)。在这里,“衰”是疏落的意思。读shuāi音的“衰”表示衰退、衰老、衰弱、衰亡等意思。读cuī音的“衰”表示减少、稀疏、疏落等意思。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说“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古汉语常用词“等衰(cuī)”即“等差”(cī),“衰”为等级次第的意思,由依次递减的意思引申而来。
有人把“鬓毛衰”的“衰”解作发白、色白,这是没有根据的。这一误解与“鬓毛”的解释有关。
参考资料
祝鸿熹.语言文字周报.陕西省: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18日